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21中的星火教师杨越斌, 她执教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课。这里我整理了她的教学基本流程:
首先她出示了叶嘉莹先生的一句话“声音里的有诗歌的一半生命”,揭示这一课主要以读为主。教学的主要流程如下:
以读悟诗:
屏显: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指导学生朗读,正音,理解诗题,捕捉时间地点和诗的游记性质。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以读悟诗。理解节奏,七言律诗二二三停顿或四三停顿,老师和学生合作朗读,学生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然后再交换读。老师的示范读,声音柔美动听,非常有感染力。
接下来走进古典诗词的世界,借助备注理解古诗的意思,由于学生没有课本,老师展示了以下注释,帮学生理解诗意,学生根据注释来试着翻译诗歌。有不懂的地方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注释读景 ,边读边感受,眼前有怎样的画面?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杨老师又让配乐读诗,边听边想出哪些画面。
字斟句酌——读者的诗
思考哪几个字或者词最能触动你?批注提示:描述画面,修辞格和表达效果,品析某一个字、词的精当。针对“争”、“浅”、“谁家”、“马蹄”、心情等关键处,借助其他相关诗词,不断追问,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小组探究诗人最爱的是什么?
已写下的景象?
湖东的美景?
绿杨阴里白沙堤?
资料助读
白沙堤,在杭州州西城外,横贯湖中,可以总揽全湖之胜。水利工程,有利于灌溉和民用。
元和十年(815年),诗人仕途受挫,从京城的左赞善大夫被贬为江州司马,本诗创作时(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白居易在杭州时,兴水利,建石涵(hán),疏浚(jùn)六井,开拓西湖,防洪抗旱,政绩昭然,有德于民。
白居易继承了杜甫诗歌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始终心系民间疾苦,成其为现实主义诗人。 (叶嘉莹)
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白沙堤,进一步了解白居易,从而明确他最爱是什么。(西湖早春的生命、杭州人民、生命的期许)
(屏显)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何日复重游!
比较:与《钱塘湖春行》的情感和语言特点 有什么相同之处?
结课:文学趣味——自己的诗。教学生吟诵,教师示范。杨老师甜美的声音,特别让人感觉到温暖亲切。
杨老师这节课以叶嘉莹先生的话为纲,以朗读串起整个课堂教学,亮点很多。她的教学理念很好,到诗人的“最爱”的解读有深度,有新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