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知道隔壁王小二投了某个项目挣了两百万,你就会觉得这个行业真的是好做的只需要捡钱一样;
当你知道发小的翠花靠直播拥有了几百万粉丝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直播这个行业是个人拍几个视频就可以火遍全网;
有一种思维 叫“幸运者偏差!”(醍醐灌顶深度好文)就像身边总是会有一些“读书无用”这样的理论,原因在哪?就在于人们关注的焦点都在那些高学历却很落魄或者低学历又很成功的人身上,不经意间忽略了更多高学历成功人士和低学历没有成功的人,这就是一种运行着偏差。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幸运者往往被视为“传奇”,如农村出身到顶级流量的赵丽颖,给无数普通出身的奋斗者树立了无数希望,其奋斗过程经历被争相效仿,但是 真的有那么多的人能成为下一个“赵丽颖”吗?答案是否定的,正是因为这种“幸运者偏差”,让自己忽略了千千万万的失败者案例。
“幸运者偏差”这个概念最早是源自于二战时期一个飞机防护的案例:
1941年,二战期间,应军方要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的沃德教授,通过其精深的专业知识写了一篇《飞机应该怎样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机率》文章,提出各种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沃德教授根据飞机遭受攻击后的数据,分析发现:飞机的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机尾相对来说则是最少被击中。据此,沃德教授建议“应该重点强化机尾的防护”,军方对此大惑不解,认为机翼最容易被击中,那就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
有一种思维 叫“幸运者偏差!”(醍醐灌顶深度好文)沃德教授则坚持自己的看法,其根据有三:
1.他所统计的样本,只是根据那些平安返回的飞机
2.被炮火多次击中机翼的飞机,似乎还能够安全返回。
3.飞机机尾很少被击中,并不是真相,而是万一中弹,其安全返航的几率就非常之低。
这个案例有两个思维启示:
一是那些战死或被俘的飞行员无法发表意见,因此数据的来源本身就存在严重偏差。
二是那些作战经验丰富甚至经历过血战的飞行员的专业意见,也不一定能提升决策的准确率,因为他们中大多数是机翼中弹、机尾为中弹的“幸存者”。
到这里其实理解“幸存者偏差”就很容易:当取得信息的渠道,仅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或某一个特定取得成功的人时,此信息就很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巨大偏差。比如马云辞去教师职务下海经商,但是如果你辞职下海,跟他做同样的经历,但是这并不能提高你的成功的几率,更多的还是普通大众、芸芸众生相而已。
那么,对于“幸存者偏差”这种思维,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消除或降低呢?以下有几点建议分享:
一、既然改变不了生存者偏差现象的客观存在,那就要努力改变自身的盲从性,既不盲目相信权威,也不盲目随从大流,一切还是离不开时机+坚持着两个词。
二、无论多想赚钱、多想成为有钱人,在投资和商业领域,都不要只看那些所谓的“奇迹”,更不要相信迷信暴富,而是要看那些长期的、稳定的投资或商业榜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做出务实选择。
三、为了消除幸存者偏差,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人的成功,更应该关注他人的失败,要从他人的失败那里总结经验和教训。
最后说一个我的亲身经历,我刚刚登录闲书平台不久,每天最多打开的文章就是类似于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出书、赚钱等文章,看了很多的成功经历,但是自从我接收到了这个“幸运者偏差”这个词之后,我开始更多的关注一些低流量、低赞量的文章,从中去寻找原因让我更好的规避可能会失败的问题,
简友里肯定不缺乏大神,但是更多的肯定还是像我一样普普通通的码字小青年,希望大家都能够坚持不懈、每天进步一点点、脚踏实地的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就!!
感谢各位友友,欢迎互关互赞,有赞必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