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曾说过:很多家长把不守规矩当作活泼可爱,把不守规矩当作独立自主,这种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教育。”生活中我们时常能见到这样“可爱”的孩子,她们在餐厅大声喧哗,妈妈在旁边玩着手机笑眯眯的看着;他们在公交车站打闹,旁边的自行车,电动车躲躲闪闪避让着;他们在图书馆,电影院等场所嬉戏,工作人员无奈的摇着头……
其实,作为一位妈妈,我非常能理解这些孩子的行为,在妈妈眼睛里,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可爱,那么帅气,那么让人心底生发一种柔软……而且,孩子吗,正是因为年龄小,才会不分场合,不分时候做出一些莽撞的事儿,这不是很正常吗?这是不是我们所谓的童真?如果孩子也和大人一样变得一板一眼,做事情有规有范,那还是孩子吗?是的,我曾经很坚定的这样认为,孩子应该有孩子的样子!但是,孩子的样子就应该是不分场合的作吗?反过来想想,我觉得又有些不对劲。尤其在小学低段接触大量的一年级新生后,我觉得不守规矩就是不守规矩,不能以任何理由美化孩子们的行为。因为不守规矩的孩子在学校这个公共场所会因为没规没矩付出代价!经常有孩子磕破了膝盖,摔疼了胳膊,甚至撞了脑袋,需要缝针……自己不守规矩倒也罢,吃一堑长一智。但是,还有孩子因为自己的莽撞碰坏了别人的眼镜,推倒别人磕了牙……
在学校,有很多孩子因为在家里“自由”惯了,没有约束,所以表现为:上课没规矩,乱说话,做小动作,甚至为了故意引起别人的注意,上课时忽然大声说话或者趁老师不注意,从座位上站起来在教室溜达,更有甚者,因为尿急,直接走到后门,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小解。下课后,他们简直成了脱缰野马,在楼道内打滚儿,躺着,在楼梯扶手上不停地往下出溜---滑滑梯,一点安全意识都没有。往往这些孩子又是最让老师头疼的孩子,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正确的认知,属于屡教不改,孩子们心中没有规则意识,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规则,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们。那么,我们试问,究竟孩子还是孩子家长更需要被教育呢?
其实,真正的守规守矩不是限制和束缚,恰恰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和自由。让孩子养成公共场合不喧哗,对人有礼貌,对家长不撒谎等好习惯恰恰能让孩子获得环境给予的更大的自由。孩子天生有自律意识,有想要生活有条不紊的意愿。妈妈们要充分相信孩子有自控的能力,能够在清晰规则后,做到守规矩。自律不是专制,也不是放纵,而是表现在孩子有自律意识且有能力做到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受人欢迎,这样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才会赢得尊重,而且孩子因为规则获得了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