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这个词我们早就听过非常多遍了,并且其在各个领域里面都发挥了非常出色作用。基本上每个领域都能用上它,并且对其的重视程度也早已上升到国家层面了。大数据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同时还是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随之其作用越来越大,怎么样把数据共享并且充分利用,这个问题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东西。但是,却是困难重重。
首先,就数据层面来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在手机上产生的每一步操作几乎都是会产生数据的。那么这部分的数据其实是被软件方所获取,简而言之就是你可能没什么隐私人家是不知道的,只是软件公司没有出来作恶而已。并且他们可以通过获取到你的数据用于其他的商业上面去获取利益。这是现在很常见的商业模式了。
那么,这一点就涉及到了数据为什么不共享的其中一个原因,“不愿意”。不愿意共享数据,根本原因是利益的博弈。数据往往代表着利益或权利,如果我把数据给你了,那我能得到什么? 所以为什么现在说流量就是王道,数据就是钱呐!!
其次,是安全性的问题。从大了说 比如说涉及到国家机密的东西,到企业商业价值的东西,再到小的个人隐私的东西~~~ 其中种种都决定了数据通过原有方式共享 是极度不安全的。
那么我们有什么方式来保证数据共享又能解决上述问题呢?区块链技术拥有天然的优势,可以从技术上解决激励与价值认可、安全与责任认定、分析与全维共享等问题,实现安全共享与可信服务。
(以下节选巴比特《中信所副院长陈性元:区块链技术可破解大数据共享服务之难题》)
数据共享
通过大数据的交流、流转和交换实现数据共享,区块链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有:
(1)激励与价值认可:构建价值链与智能合约,分类评估与激励,考虑数据的质量与价值,另外就是单位的类别、人员(比如体制内或体制外的人)的类别等等。我认为,我们不能泛泛地谈论智能合约和激励,要根据不同的场景研究不同的方法。
(2)安全与责任认定:可以建立数据目录、属性等链,实现安全互信、访问控制、操作审计、责任认定等等。
(3)与同态加密、属性密码等结合。
注:同态加密:使用同态加密模型,可以保护隐私不受数据处理者自身的影响。不管是尝试访问系统的外部用户,还是内部用户,都无法查看正在处理的个人详细信息,只能看到处理的最终结果。
属性密码:与传统密码学相比,属性密码学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操作(比如加解密)关系。例如,在属性加密机制中,密文和密钥都与一组属相相关,加密者可根据要加密的内容和接收者的特征信息制定一个由属性构成的加密策略,而产生的密文只有属性满足加密策略的用户才可以解密。
要结合具体的服务对象,和数据交易、流转、交换的实际情况,从智能合约到链的结构。
信息共享
通过多中心的大数据分析来实现信息共享,区块链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有:
(1)分析与知识共享:属地化原位计算+多中心大数据协同分析理论与技术,值得关注。
(2)激励与价值认可:构建价值链与智能合约,分类评估与激励,考虑知识价值,对整体分析结构贡献度,另外就是单位的类别、人员(比如体制内或体制外的人)的类别等等。
(3)安全与责任认定:可以建立数据目录、属性等链,实现安全互信、访问控制、操作审计、责任认定等等。
知识共享
通过可信隔离计算实现信息、知识共享,主要思路是数据本地或加密共享存放,可以在可信隔离计算环境进行信息检索、分析计算。
(1)激励与价值认可:构建价值链与智能合约,分类评估与激励,考虑信息或知识的价值,另外就是单位的类别、人员(比如体制内或体制外的人)的类别等等。
(2)数据加密发布与可问责解密。
区块链技术应用思考
基本原则:要深刻理解区块链的内涵和本质,把握它的概念,然后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应用创新。
体系架构:完全的去中心化是不可能的。如果金融领域去中心化,将会扰乱金融秩序。
智能合约:要分类研究,如同大数据中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是不一样的。
密码创新:量子计算将对密码学造成冲击,所以需要加强抗量子的研究。
运行安全:要考虑通用环境或专用环境,环境如果不安全,那数据早就被篡改了。
但是目前在做数据共享类的公链其实并不算太多,IPFS算一个,HYN应该也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