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提倡简洁、通畅、达意。可把它们连在一起读,依然让人感觉支离、松散、没有中心思想。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本书只一言以蔽之:段落不连贯。
其实,现在有许多写作指南这方面的书籍,都会提供如何写段落的详细指引,但,为什么我们读过之后无任何改变呢?因为这些指南可能存在着误导,你并没有看到所谓的“段落”。如果下一个句子与上句已没有阐释或承接的关系,那就有必要划上段落的分界了。
记得最初写文章时,从来没有分界段落这个概念,恨不得一口气就是一大段。试想,当你看到整篇满满的文字时,你还会有想要读下去的欲望吗?
一个句子可以阐释、描述或总结前一句。一个主题或话题可以贯穿大段文字。人物、地点或观点可以重复出现,好让读者紧跟文字的方向走,使读者不愿停下来。作者将其称为“连贯之弧”。
当一位作者开门见山地将主题传递给读者,连贯性的段落可以让人对主题有清晰认识。
除了主题,我们还需要将文章的论点写给读者看。就是要让读者清楚你这篇文章叙述的方向。就像当你知道一个人的目标时,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这跟写作是一样的。
一段连贯的文字会让读者对上下句之间的连贯性关系了然于胸。一个陈述与另一个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会让读者思路清晰。
作者说:连贯性的连接用语是清晰文章身后的无名英雄。熟练运用连贯性连接用语的技能是最难以掌握,却最重要的写作工具之一。显然这并不容易做到。我们都需要修炼,从每一个句子开始。
一篇连贯的文章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它并非出于偶然,是多个连贯之弧交织其中,串起主题、论点、行动者和主旨,用联系前后陈述的连接词凝聚在一起的。就像一棵树,从树根到树干,再到树枝,都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缺一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