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刘和春 ;配图:完璧】
人民公园东大门外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完璧摄于2007年)原无名英雄铜像碑,矗立的位置,是在东门城门洞下。
抗战时期,川军出川打仗贡献巨大,据资料记载,四川的征兵额达到三百万人。阵亡的将士包括上将刘湘、军长李家钰、师长铙国华、王铬章等共占总征兵额的十分之一左右。军粮是抗战的重要物资,四川供给的粮食总额达八成以上,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于是在1940年,由成都文化界和社会团体发起,并得到政府同意,委托四川省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塑铸《无名英雄铜像》,当时聘请正在国立成都艺术专科学校执教的雕塑家刘开渠设计。刘开渠与成都“万兴隆”号主人江万兴(铜匠)、朱木均(工头)通力协作,历经三年,由四川省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民间传统铸铜技术,翻砂成型,坩锅溶铸法,浇得,达到了预期的艺术质量要求。据老人们讲,刘开渠在塑像初期曾找当时一位出征的大个子士兵做模特:一身国民革命军人的打扮,手握步枪,身背大刀,向前冲锋的样子。刘开渠从各个角度拍照一百多张,然后找木工仿照姿式搭架子,架子上缠白布,抹石膏,再对着模特反复修改,特别注重表情和细部特征,从形似达到神似,定型为石膏模子。再翻砂成型。无大型溶化炉,就用坩锅熔洞,连续浇铸,成型。
无名英雄铜像高2公尺,铜像造型的是一个国民革命军的形像。着短裤,脚打绑腿,穿草鞋,手握步枪,身背大刀,斗笠,背包,俯身跨步,仰视前方作冲锋状。他那坚实的步伐,那刚毅的面容,那冲向敌阵威武勇猛的神态,充分表达了川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铜像矗立在高3米的基座上,基座上铭刻有“川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文字。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无名英雄铜像被毁,80年代中期经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批准重建。在刘开渠先生的指点下,省内专家叶毓山、伍明万具体指导,由中青年雕塑家张绍蓁、王全文等与四川雕塑工程公司合作重塑,把原作提高为三公尺,基座六公尺,使其更雄伟,更壮观,其他帽徽、军装、形象恢复原样。重建的无名英雄铜像于1988年在二环路东段、万年场新华小区街心花园揭幕展现,选址于此,是因为与川军将士东出抗日的方向相一致。以后,因道路改扩建,无名英雄铜像搬离。一年以后的2007年8月15日,无名英雄像重新矗立在人民公园东大门外。为什么要迁到这里呢?因为1937年9月5日,川军将士是在人民公园内誓师正式出川抗日的。
(下篇:《早期洋马儿纸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