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终将离开,这个世界上从此没有你,再也见不到清晨的阳光,你将被炉火烧成灰烬,埋进阴湿的墓穴……一旦想到这些,你是否也曾感到不安与恐惧?
有一次,窦文涛在自己主持的节目锵锵中坦言,自己在生活中常被死亡的话题困扰,感到恐惧。马未都立刻接话道:聪明人都这样。瞬间化解了现场的瘀结。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其实岂止是聪明人,自有生命开始,对死亡的讨论就与生俱来。或许马未都的话可以倒过来去理解,“一个对生死都不去思考,麻木不仁的人,何谈聪明二字呢?”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大可不必每天将生死之事牵挂于心,但也不能漠视它的存在。毕竟生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事,牵动着每一个人的情感。
关乎生死,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生生死死是常事,是必须经历的,没有谁能拿出摆脱生死的方法,只有尽可能想办法将生死的执念放下。
南怀瑾所以,窦文涛对死亡的恐惧,也在情理之中。参悟生死的道理,尤其是对死亡的探讨,往往是为了进一步思考人生,更好地去生活。这也许就是马未都说他是聪明人的原因吧。
如今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嘈杂浮躁的社会,每个人身上仿佛都压着一座大山,背负着各种压力。在负重前行的途中,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变得消极。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便会自以为看破红尘,人生不过是一场“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梦而已,常将生死挂在嘴边,过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已故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他也是常常把生死挂在嘴边的一个人,但他在一次给大学生演讲时却这样说到:“我每天清晨起床,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自己今天会去做什么?”
因为人生苦短,所以乔布斯选择了认真的去对待有生之年的每一天,珍惜生命的光阴。
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先生在他九十岁时,每天仍坚持读书写作,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写毛笔字。他曾对好友家人戏言:“自己已经九十岁了!我吃惊的暗自思忖。它逼迫着我向前看一看,又回头看看。向前看,灰蒙蒙的一团,路也不是很长。确实没什么好看的地方,不看也罢。”九十岁的高龄,季老对生死仍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既然生于偶然,死是必然,还不如怀着一颗平常心,正视死亡的来临。
季羡林然而对生死的大彻大悟,并不是让人看轻人生。而是把生命视为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大的礼物,像季羡林先生那样去珍惜它,热爱它,懂得生活,看淡生死。
庄子也曾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也就是说,大自然给了我生命,使我一生操劳,等老了让我安养,用死让我安息。庄子认为一个善于生存的人,必先要看淡生死。
在这世界上,我们每个人最后都不可避免走到生命的尽头。只不过有人认为自己还年轻,走得慢,有的人感觉时光易逝,走的快。走得慢的人,总感觉一切还来得及,结果一生碌碌无为。
人,倘若能时常想到死亡,就会感到时间的紧迫和生命的可贵,自然也会加快脚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想到世界上每天有那么多人不幸死去,而自己还健康的活着,那时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轻松面对,你自然也会变得强大、豁达、洒脱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