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
May读书笔记-《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May读书笔记-《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作者: _enya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19:02 被阅读6次

    作为一个故宫爱好者,当初被紫禁城这几个字吸引,没想到看了一出精彩的明清历史。当然,紫禁城的历史怎么能和明清史分开呢?断断续续,反复读了几遍,仍然觉得可以一读再读。推荐理由如下:

    1

    本书的三位作者是日本人,毕业于东京大学。本书原作是“大世界史”丛书中的一卷,给了我们观看中国历史的一个不同视角,书中不少提到当时的中日关系和贸易往来,也描述了在交往中日本人窥见的明清社会。

    译者前言说到,本书的一些论述与中国学界主流分歧较大,要辨证地来读。这一部分不去深究,毕竟涉猎不够广。我认为,三位作者写得用心,译文也流畅易读。

    2

    书中有列表和地图,有助于理解。比如提到某某战役时,看图对进攻的大致方向和位置一目了然,比只看几大段段文字清晰。还有历代皇帝列表,翻看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3

    内容方面,前面也提到了,虽然书名是说紫禁城,其实重点是讲明清,朝代更迭,必然有重合的时期,本书对元代帝国的发展,佛教的传入,后金的发展,明清与当时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都有叙述。对于事态的发展和结果,本书进行了分析,让读者从更高视角去看事件本身。

    另外,书中也包含一些小故事,不失阅读趣味。比如说到南明永历皇帝家族是基督徒,当时清军追击,永历家族给罗马教廷写过求援信,而这封信收藏于梵蒂冈图书馆(有机会要去看看呀)。


    朱元璋

    纵观朱元璋这一生,除了本身的谋略,运气好也非常重要。

    他家世代务农,生活所迫,后来当了和尚,也讨过饭。当时元朝放松了对国家的控制,于是汉人抵制强烈。在这种动荡不安的局势下,白莲教发动了起义。战火波及了朱元璋所在的皇觉寺,于是他在神前占卜,得到投奔白莲教的神谕。(哇!)他加入白莲教,成为郭子兴的部下,接下来就是一路升级:郭子兴病逝,郭子兴的长子及郭子兴妻弟张天佑战争中被元军杀害,那么作为幸存的部下,朱元璋顺理成章地成了郭氏军队的统帅。积攒足够的实力后,朱元璋开始慢慢摆脱白莲教,消灭了主要对手,于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不得不说,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几位大将徐达、冯胜和蓝玉都骁勇善战,奋力拼搏,将蒙古人赶回了蒙古高原。

    朱元璋称帝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延续科举考试、诛文官(曾经的战友,下场都不好啊)、将太子的兄弟封藩王,“发配”到地方,远离中央、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他也进行了人口普查(里甲制度),开始税收。

    关于加强自身权利,书中提到洪武帝颁布了“六谕”,内容是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这一类的,每逢初一十五,还要民众诵读这六条圣谕。为什么要规定这些常识性的内容呢,要体现皇帝是道德标准的最高权威呀。(不服不行)


    永乐帝

    永乐帝即位后,做了几件大事。

    首先,迁都北京,建紫禁城。

    明朝一直想继承元朝的版图,而北京处在一个政治枢纽的位置(连通蒙古和满洲),朱元璋也有迁都北方的念头,无奈条件不成熟(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啊,也离不开江淮经济中心)。而这些问题到朱棣这里都不存在了,本身他的大本营就在北京。而他当皇帝的理由不怎么光彩,所以很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开始。永乐五年,开始在北京兴建宫殿,十三年后完工。永乐七年开始,朱棣就常驻北京,南京由太子朱高炽监国。

    (关于朱棣和朱高炽的关系,也是十分有意思。朱高炽一直不受父亲朱棣待见,好在爷爷朱元璋宠爱,立为燕世子;而后来被立为太子,也有一说:朱棣很喜爱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传说中的隔代亲。担任太子期间,朱高炽吃尽了苦,而后在位也不过十个月。)

    永乐除了留下紫禁城这样一个宫门九重的帝王之家(紫禁城得另开一篇好好说道说道),还干了什么呢?他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政策,不少友好国来朝贡,“外国使节迎来送往无虚”,明朝因此还建立了四夷馆培养翻译人才。同时,为了实施独裁统治,他重用宦官,并派遣宦官出使各国,如郑和下西洋。

    当时的明朝社会,交通便利,不缺任何生活必需品,古董字画手工制品商铺鳞次栉比;人们生活富庶,庭院深深,种花养鱼,节庆时分,人们盛装华服,宴会菜肴精美。俨然是理想的宜居之所。跟随本书叙述,用尽仅有的想象力,拼凑起明朝鼎盛时期的画卷,无不让人骄傲与惊叹。

    此外,永乐大帝还组织学者编撰《永乐大典》。编纂大典本身有各种原因,但这件事让民间图书出版事业兴盛起来,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明朝大力发展教育,设立了许多公立学校。然后由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既然是应试,就要制定教材。通过这种形式,实现国家对文人的思想控制。

    创立过永乐盛世的朱棣,在位二十余年。他一直有拓宽明朝疆土的愿望,南征到越南,几次亲自北征蒙古,自己也死在征战蒙古回师的途中。


    清初

    清朝初期治国的举措,总结为:人情世故练达。

    摄政王多尔衮一到北京,就开始打同情牌,要求全体臣民为崇祯帝服丧三日,还命人看守明十三陵。然后呢,开始制造共同的敌人,迫使崇祯帝自杀的可是李自成,我们也是来帮你大明百姓复仇的。接着继续发糖,减免各种杂税,减轻百姓负担。对于知识分子,也是采用拉拢的方式,照搬明朝的官僚系统,并恢复科举考试。

    当民心慢慢开始安定,就开始立自己的规矩了:留辫子。第一次下令,遭到汉人的反对,于是暂缓执行。到第二年,可就态度非常强硬了。此外,当初帮助清朝夺取政权的三藩,作用不再重要,更可能是威胁,所以清朝对三藩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大清建国后,花了20年平定反清势力,主要是农民军和明朝皇族旧臣。

    在这里要提一提郑成功。他的父亲郑芝龙追随建立了强大的海上王国的海盗李旦,李旦病死后,郑芝龙就捡漏了,继承了李旦的海上势力。每年收取船只的通行费,就有巨额的收入。郑成功深受南明隆武帝的赏识,还将朱姓赐予郑成功,人们便尊称郑为“国姓爷”。郑芝龙后来接受清朝招降,郑成功与父亲决裂。郑成功顽强抵抗清军,又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壮年的郑成功病死,他的儿子郑锦继承父亲遗志。而郑锦病逝后,郑氏家族士气不再,后来归降清朝。


    读历史除了对皇家生活感到好奇,也看到了人物命运的兴衰转折。如今人们常说要看不同的人生活法,古代人物也未尝不是一种参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May读书笔记-《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gy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