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627/7633f04ec5301c96.jpg)
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对孩子发火,她不按时上床睡觉我生气,她写作业磨磨蹭蹭我生气,她早上起床闹情绪我生气,她大多数情况下不按照我的规则行事我总是生气…
意识上,我在发脾气的那一刻就知道这样不好,但如果我仅仅是逻辑上认同,就算脾气暂时被压下去了,这股气也总会在别的时间再次集聚和爆发。
堵不如疏,我必须在认知上认可孩子这些行为的合理性,才能来个釜底抽薪。
值得庆幸的是,我老公就不觉得孩子这样算什么问题,而且他也不理解我为什么总是对孩子的这些小事那么动气,理智告诉我这确实是我的问题,我也很需要知道在这方面我在被什么意识支配着。
01、
人都有地盘儿意识,就像狗狗要划领地,老虎要划领地,婆婆想在媳妇家依然保有自己一贯的领地,媳妇觉得自己的小家是自己说了算的领地,作为妈妈,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会本能的认为孩子像是自己的“私有物品”,不自觉的开始了“控制与支配”。
在孩子像失控的机器人一样令我发疯的时候,我总是有想把它扔出我的领地的冲动。
所以,第一,在家里,我还没学会把空间打乱,重新分配。我们得把生活空间匀点儿给孩子,让它也能自由的做自己。当它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挥洒时间时,不去打扰他,就算作业一次没完成,她会自己学会掂量第二天是否先完成作业再玩。皇帝不急太监也不需要着急。
第二,撑大我们的空间,以获得相对更多的自由空间。
运动,社交,旅行,美食,电影,等等。其实就是更多的接触这个世界,一起和孩子探索未知,我就不会那么的自以为是...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627/02e1328f8d78895d.jpg)
02、
梁宁说,一个人愤怒什么,就知道他在恐惧什么。这句话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仅仅是对一个小丫头片子深夜在床上蹦跶不睡觉而愤怒,但我想不出我在恐惧什么。
在了解了“角色化生存”这个概念后突然明白,在集体潜意识中,我给孩子套上了好孩子的角色外壳,也给自己套上了好母亲的角色外壳,作为母亲的我脑海中一直隐藏着一个标尺,标注了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深层次来说,我愤怒确实是因为我恐惧,我恐惧她脱离了母亲的掌控,恐惧她会卸掉好孩子的角色外壳,甚至说恐惧她脱离主流集体,而人类几千年的基因告诉我,脱离集体会受到伤害…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给我们整个民族都写了角色说明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妇。两千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用孔子定义的角色和角色关系来安放自己,来处理我们的关系。
所以,我们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习惯了角色化思考,放弃了对一个真实、完整、鲜活的人的观察和接纳。
特别是女人,很容易去预期未来的老公,和孩子,很多时候也是不由自主,基因自带的,因为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非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以前很鄙视周围那些一定要生儿子的女人,现在才明白,这些真不是她们的错,她们只是被重男轻女的思想从小到大催眠了几十年,还没醒过来而已,都是集体意识的受害者。
我还庆幸一件事,我的老公并没有把我角色化成一个必须要洗衣烧饭让家里窗明几净的人,和一些有父母烧饭打扫卫生的妻子不同的是,她们很可能享的是父母的福,而我享的是老公的福,是认知的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3065627/96c00d7061bec774.jpg)
都说人生如戏,原来,我们生来就被教育穿上自己的戏服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我们总是对世俗置若罔闻,可那世俗却藏着我们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