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节 核心素养

第二节 核心素养

作者: 刘焱鑫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16:13 被阅读0次

    一、核心的意蕴

    (一)基础性

    核心素养是其他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生长性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三)共同性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所以必须具备共同的素养,这强调的是人的公共性。核心素养是一种普适性素养,它不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而且适用于一切情境、一切学科。

    (四)关键性

    基础教育阶段是形成这些素养的关键时间,错过了这个时间,这些素养就很难形成了。正如有学者所说,人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读的书会进入血液和神经,会成为精神的一部分。错过了这一时段,就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了。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就实际表现而言,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

    (一)关键能力

    1.能力的意义

    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讲,能力属于个性心里特征,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实际活动的一系列稳固心理特点的综合。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能力有如下三个特点:

    ①剩下来的东西

    遗忘掉的东西是所学的具体知识与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所谓的能力和素质。教育是允许遗忘的,我们不应该本末倒置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要鼓励他们透过具体的知识和内容去把握、洞察、挖掘其是所蕴含的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价值观、文化意义。这些东西是最有价值的,是最应该被人吸收的。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和体验知识的意义。

    朱小蔓说“人们在掌握知识时,如果没有理解意义,那么,在知识被淡忘以后,它就很难留下什么;如果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理解了它对生命的意义,即使知识已被遗忘,这种意义定可以永远地融合在生命之中。”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讲,最重要的是要把课内与课外、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课堂外日常生活中的成长行为,并逐步变成他们的成长自觉。

    ②带得又的东西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里,有一行字被书写在醒目的位置上:“只有无用的知识,才是最终有用的。”

    庄子所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带得走的显然是学习的技能与能力,而带不走或无须带走得则是学习的内容和结果。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他们带得有的礼物。

    ③可再生的东西

    如果说知识是一颗大树的树叶,那么能力就是树根。树叶的生命不会长久,会在某些季节落下来,但是如果树根扎得深厚,足够茁壮有力,那么当老的树叶落了以后,新的树叶会在合适的季节重新生长出来。能力和树根一样具有生长性和可持续的发展性,有了能力就有了根,能够随时生长出知识。

    例子“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通过让孩子感悟,美国教育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

    2.关键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三种。这三种能力是学生学习学习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这三种能力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

    ①阅读能力——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

    看并领会内容才是阅读,领会意味着把看到的东西纳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使其连成一体。

    从教学角度讲,学生能够读懂教材,这个阅读可能是个反复多次的过程,依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教材的难度而定。课堂教学从听讲为基础走向阅读为基础,这是其一。其二,从教师角度讲凡是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内容,坚决不讲,不教,教师讲的,教的必须是学生读不懂的知识。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还是教师教会的,这对学生发展具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②思考能力——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

    思考的特点

    第一,有根据的思维。以事实、数据和已经得到证实的知识作为依据进行的推论和思维。

    第二,有条理的思维,即周到、系统、有逻辑的思维。

    第三,有深度的思维,即直抵事物本质的思维。

    张楚廷教授强调:“能够带上满口袋问题走进课堂的课,算好课;能够在课堂上唤起学生也生问、发问、提问的课,算是更好的课;能够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的问题问倒了(教师一时打不出来)的课,算是最好的课。”

    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学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而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营养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思考和问题意识起着主导作用。

    ③表达能力——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节 核心素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lk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