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2-16

2019-02-16

作者: 大潘科学实验站 | 来源:发表于2019-02-16 21:39 被阅读0次

去年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课表上,出现了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科学》。根据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并要求执行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

科学课为何会受到国家如此重视?对于孩子们而言,科学启蒙为何如此重要?

什么是科学?

科学不是数理化,科学的本质其实一套世界观,一套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这种方法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学的价值在于它是我们现有的认知方式中被实践证明比较合理的一种,带给我们生活非常多的便利

因此,让孩子科学的认识世界非常有必要!很多人以为让孩子学科学,就是在学数理化,但其实孩子是在学习认识世界的方式,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

观察到事实——用逻辑推出结论——批判性看待结论并对其进行调整——寻找新的事实,这样一个循环,构成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

人是群居动物,天性倾向于合作和听信他人,因此与我们的天性违背的科学思维方式,是需要后天刻意练习习得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思维比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家长如何参与孩子的科学启蒙?

坚持科普阅读

本次教材修订让科学课变得与语数两门主课同等重要。因此,孩子的科学知识储备量变得尤为重要,除了科学教材,家长们还应该给孩子补充课外科普读物。在国内,诸如《我们爱科学》、《天天爱科学》、《博物》、《环球探索》、《新十万个为什么》、《知识就是力量》等,都是比较好的科学启蒙读物。

科普阅读的重点,第一是让孩子发现没有观察过的事实,比如地铁是怎么开动的,地底下也有动物,小鸟不全住在树上。第二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让孩子有参与感,主动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联系书本,让他们体会到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还有,家长不要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因为家长很容易心理上陷入一种期待,就是我给孩子读了很多书,他应该会知道很多知识,还能够跟别人家孩子比较一番,但是家长要注意控制这种心态,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是核心目标。

陪孩子做实验

做实验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实验的本质是: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动手试试看”。

比如:孩子去厨房看到调味罐里面的东西,与其直接告诉他盐糖醋,不如直接让他自己用勺子去尝尝。做实验的时候牢记科学三要素:事实依据,逻辑关系,审辩性思维。

不知道方法的家长也可以关注【大潘科学实验站】公众号,里面有各种科学小实验和创客小制作视频,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做。大潘老师是一名小学在职教师,利用小实验的方法让家长也能够轻松的将科学知识简单有趣的告诉孩子。科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利用家里现有的材料就可以开启一次科学实验之旅,即激发了孩子探索科学的兴趣又增进了亲子关系,同时也弥补了孩子在校内实验动手机会少的不足。

教孩子提问题

提问是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一种核心方法。所谓思维就是思考的过程,通过回答问题来思考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孩子3、4岁以后会有很多问题,大部分家长会直接回答问题,回答不出还非常苦恼。更好的办法是先肯定孩子的提问,然后将问题拆分成小问题再反问回去。孩子跟着反问回去的问题自我思考,一步一步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问题就从科学三要素来引发。

切勿急躁求成

如果孩子学得慢是很正常的,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将心态需要放平和,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孩子处理信息的方式跟我们不一样,大人不要着急。也许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后续会激发出来。我们只要持续地按照科学思维的方式去引导,不纠结结果,慢慢地都会产生正向的作用。我们播种下科学思维的种子,跟从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培育,一定能够帮孩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关注微信微信公众号:大潘科学实验站(dapanlab),每天一个小实验,陪孩子一起玩科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2-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mi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