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才金圣叹】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19-02-16 21:47 被阅读138次

【怪才金圣叹】

【怪才金圣叹】

新文学运动中,文学史家都对他高度赞扬,胡适认为他是“大怪杰”,有眼光有胆色,林语堂称他是“十七世纪伟大的印象主义批评家”,鲁迅评价说:“他是中国最有名的人。”

他就是金圣叹,清朝著名才子,在当时许多人都为了考取功名而努力读书,而他却相反。他为人狂放不羁、率性而为,他曾点评过《水浒传》《西厢记》多部文史作品,语言诙谐幽默,被誉为清朝幽默大师。

金圣叹,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三月初三,金圣叹生于苏州,童年贫困孤独,九岁入读私塾,刻苦勤奋,思想独立,喜爱阅读,尤其沉迷于《水浒传》,成年后考取秀才,耗费无度,以致常处贫困。

金圣叹笃信神佛,喜读佛经和结交僧人,擅长扶乩降灵。曾到许多士大夫家中扶乩,写出优美感人的篇章,往往说中事主的心思,受叶绍袁等人的崇信,钱谦益直言金圣叹好像受某种神灵支配。

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亏空常平仓的漕粮,激起苏州士人愤怒。三月初,金圣叹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任维初,要求罢免其职。朱国治下令逮捕其中十一人,并为任维初遮瞒回护,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再逮捕金圣叹等七名士人,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后以叛逆罪判处斩首,于七月十三日行刑,是为哭庙案。

过身后,族兄金昌收集编辑其著作与遗稿,题为《唱经堂才子书汇稿》出版,儿子金雍则编集他对唐诗的评解,题《唐才子诗甲集》出版。

金圣叹为人孤高,率性而为,个人主义,以才子自居,狂放不羁,讥笑其他秀才庸俗愚拙。他自幼学佛,劝人向善,倾向佛道二家的自由放任,又有儒家的入世冲动。他深感人生只是大梦一场,全然虚幻,短暂易逝,充满烦恼失意,一切都不可恃,向往闲适平和的田园生活。他把男女之情与其他人情区分开来,强调其中必然含有色欲,出于自然,圣人礼制亦不废情欲。

他亦不失儒生身份,期待有用于世,敬佩杜甫的忠君爱国,特别认同孔子弟子曾点。曾点以无意仕宦与向往自由而著名,为孔子所赞叹,金圣叹特此取字为“圣叹”。

政治思想上他倾向保守,批评明末官府苛政,同情被欺压的百姓,甚至主张官逼民反,但认为王命和礼法终不可违,对盗匪大肆谴责,特别讨厌梁山泊首领宋江。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他的评点很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其社会观和人生观灼然可见。他斥责“犯上作乱”,释“水浒”之名为“恶之至,迸之至,不与同中国”,反对“以忠义予之”;然而他又同情民生疾苦,痛恨鱼肉良民的官吏和行同盗贼的官军,并意识到“一高俅”之下还有“百高廉”,“千殷直阁”及其狐群狗党,结成祸国殃民的社会势力,108人“不得已而尽入于水泊”是“乱自上作”,因而肯定了梁山英雄的反抗。

他认为,“居其邦,不窃议其大夫之得失,恶伤治也”,“非圣人而作书,其书破道,非天子而作书,其书破治,破道与治,是横议也”;然而又承认天下无道则庶人敢议,“庶人之议皆史也”。

他宣扬“忠恕”、“孝悌”之类儒家道德规范;然而又揭露礼教对人性的摧残,赞美崔莺莺、张生的叛逆行为,讥讽冬烘秀才目《西厢》为淫书,而推《西厢》为“天地妙文”。

他接受佛教的虚无思想,视人生若梦幻,所谓“天地梦境”,“众生梦魂”;然而他又直面现实,并孜孜于述作,以为“生死迅疾,人命无常,富贵难求,从吾所好,则不著书其又何以为活也?”

可以看出,金圣叹的思想中是充满着矛盾的。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作品的艺术分析。他的诗文评比较平常,如强分律诗为二解,套用八股文起承转合之法说诗,颇为人所诟病。

他评《水浒传》、《西厢》二书时的艺术见解则独出手眼,继李贽、叶昼之后将小说戏曲评点推进到新的高度。他自谓评书“直取其文心”,“略其形迹,伸其神理”,实即旨在探索创作规律,在这方面确实颇有创见。他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到首位,指出:《水浒传》令人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而塑造性格成功的关键是捕捉住人物的独特的个性,“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性格,也要显示出同中之异。

他的评点中还涉及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应表现出多面性、复杂性,又应表现出统一性、连贯性的问题,如他认为《水浒传》中先写鲁达以酒为命,后写鲁达涓滴不饮,“然而声情神理,无有非鲁达者”;写李逵朴至中又有奸猾,而“写得李逵愈奸猾,便愈朴至”。也涉及人物语言个性化的问题,“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在众多的人物中应突出主要人物,如说“《西厢记》止写得三个人:一个是双文,一个是张生,一个是红娘”,“若更仔细算时,《西厢记》亦止为写得一个人。一个人者,双文是也”。

金圣叹在评点的同时,也对原作加以修改,除词句外,还作了全局性的删削。他判定《水浒传》后50回系罗贯中“横添狗尾”,故尽行砍去,自称得“贯华堂古本”无续作,又伪造施耐庵序于前。遂成今传的70回本。又断言《西厢记》第五本非出王实甫之手,也是“恶札”,故截去而以《惊梦》收尾。

他所说的“澄怀格物”,实际上又关及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性格,要靠冷静细致的观察,要靠设身处地的体验,即所谓“动心”、“现身”。他也很重视情节和结构:认为情节要出人意外,用“奇恣笔法”,“龙跳虎卧”,但又要合乎情理,“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一部书只是一篇文章”,作者必须“全局在胸”,因此讲究“过接”、“关锁”、“脱卸”,要求行文如“月度回廊”,有必然的次第。他所谓的“灵眼觑见,灵手捉住”,相似于对创作灵感的强调;但他又重“法”,说“临文无法便成狗嗥”,并总结出种种表现手法,如“那辗”等等。总之,金圣叹已提出了较有系统的小说戏曲创作理论。

金圣叹还节评《国语》《国策》《左传》等书。其评点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其社会观、人生观灼然可见。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小说、戏曲创作理论,其文学理论及批评业绩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作出了特殊贡献。

首先,他阐发了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创作不同于诗歌、散文写作的若干规律,他强调小说要“因文生事”,而又非任意杜撰,要遵循生活的逻辑;同时又提出了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批评的观点和方法。

其次,提供了一种以评价作品人物性格分析和性格塑造为核心的文学批评。

第三,他还总结出了诸如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獭尾法等全新的创作方法与批评方法。金圣叹有诗集《沉吟楼诗选》。

金圣叹吸收了明代士人评点古文、史书,尤其是八股文的手法。金圣叹扩充旧有评点之法,绵密有如经书注释,并勇于改动原文,以“奇”、“妙”等评语自我喝彩,甚至自夸点评无与伦比。他期待读者透过其评点,学会怎样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他自视为权威,了解甚至超越原作者的思想世界,文学评点的目的不是去寻觅古人意思,而是为了与后人交往,对作品的解读,无须与作者原意相同。

金圣叹是中国白话文学研究的开拓者,提高通俗文学的价值,卓有远见,被视为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前人称赞白话文学大多泛泛而论,他却以细致深入的评点,证明这些作品如何优秀,能与经典名作相提并论,白话文学自此在士人间更为流行。

金圣叹的最大贡献,在于最早提高小说与戏曲的应有地位,是最早和最有影响力的通俗文学提倡者,并开创了细读文本的文学批评方法,成为中国史上最有创意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在小说批评的领域更是首屈一指。金圣叹受徐增、廖燕等同时代士人的赞美,徐增称赞他博学多才,见识超卓;顺治帝亦称赞他是古文高手,叫大臣不要用八股文的眼光衡量。

金圣叹所写评点之详尽细致,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前所未有。在小说批评领域,他的权威地位超越王世贞、李贽和锺惺诸大家,继后的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与张竹坡评《金瓶梅》,亦屈居其下。

金圣叹有才华,但是离经叛道,是个十足的怪才。少入私塾,博览群书,才气纵横,甚至放言“恰似自古迄今,只我一人是大材”、“以我之才,入学如取芥耳”。按理说,以他的才华应该考取功名,为朝廷效力,但他偏偏又性格乖张,对朝廷很失望,对功名看得很淡。

在明末,金圣叹也参加过科举,但他纯粹是去玩的。

第一次参加考试碰到的题目是“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金圣叹很有想象力,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和尚、一把剃刀。

第二次题目是“如此则安之动心否乎”,题目很玄乎,金圣叹也有办法,他在试卷上写:黄金万两、有美一人,夫子动心乎?然后写了39个“动”字,刚好把试卷填满,因为孟子说过“四十不动心”,那四十岁之前都会动心啊。

第三次题目是“孟子将朝王”,金圣叹想了半天,这“孟子”、“朝王”都被写烂了,五个字里头也就“将”字可以写写。你看戏台上皇帝、将军出场的时候,两边立马就有四个戏子叫“吁”,于是金圣叹在试卷上写了四个“吁”字。

第四次题目是“西子”,金圣叹脑回路很清奇,写道“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乎”,弄得考官哭笑不得,只好说:西子是来了,但你的秀才溜了。

金圣叹玩世不恭,完全将科举看做儿戏,因此屡战屡败,最后虽然考上秀才,但是明朝已经走到了尽头,闯王李自成来了。

清人入主中原后,金圣叹又参加过科举,为此还专门把名字改成了金人瑞(没办法,自己在科举考场上已经劣迹斑斑了)。这次是正儿八经地考,就考得很顺利。顺治皇帝就对他的才华极力称赞,金圣叹听后像是得到知音,忍不住向北叩首。

金圣叹是矛盾的,他一方面鄙视舅舅钱谦益投降清朝、在朝中担任要职的处世原则,甚至在一次钱谦益的寿宴上写下“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讽刺钱谦益;但另一方面又对顺治的称赞十分感动,主动参加科举考试,却又拒绝做官。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金圣叹在刑场上的表现。公元1660年,吴县县令任维初暴力执法,逼迫老百姓缴纳钱粮杂税,同时他自己又买卖仓米,中饱私囊,激起民怨。于是在金圣叹等人的带领下,吴县老百姓到南京文庙哭诉,还写了一篇《哭庙文》,对任维初破口大骂,其实哭庙是苏州一带的风俗,以前并不是没哭过,但是满人没见过这种阵仗啊,任维初等人将哭庙案坐大,逮捕金圣叹等十八人,并斩于市。

牵扯进这么大的案子,金圣叹却毫无惧意,甚至上了刑场还在搞恶作剧。在刑场上,金圣叹两个儿子(一个小名是梨儿,一个是莲子)哭得死去活来,金圣叹却还有闲心出对子,对两个儿子道:你们别哭了,我出个对子给你们对吧,上联是“莲子心中苦”。他儿子哪还有情绪理他啊,金圣叹自己对道:下联是“梨儿腹内酸”。临死前的对子对仗得十分工整。

如果金圣叹死前只是对个对子,那也太常规了。在监狱里,金圣叹神秘兮兮地对狱卒道:我写了一封信,麻烦交给我家人吧。狱卒得先把信交给领导任维初看啊,任维初一看,差点没气死,头五个字是“字付大儿看”,后面是“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恨矣!”不仅占了任维初一个大大的便宜,还好好戏弄了他一番。

到此还没结束。临行前,金圣叹又神秘兮兮地对刽子手讲:我耳朵里各有一张银票,你要是先斩我,这两张银票就是你的了。刽子手大喜,斩了金圣叹后,掏出耳朵里塞的字条一看,一边写着“好”,一边写着“疼”。

金圣叹的好朋友赵时揖曾评价他“诙谐曼谑……偶有倦睡者,辄以新言醒之”,可见金圣叹在人群里绝对是个调节气氛的幽默大王。能把悲惨的砍头活生生演变成一出喜剧,也只有他能做到了。

金圣叹在古代才子中绝对是个异类。一方面是他对小说、戏曲的爱好,曾经惊世骇俗地提出将《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与《庄子》、《离骚》、《史记》合称为“六才子书”,竟然将小说、戏曲与圣人之书并列,这绝对是个非主流。另一方面,金圣叹对功名毫无兴趣,“圣叹”就取自孔子赞叹曾点的高雅清淡,反而玩世不恭,为人幽默诙谐,看淡生死,玩弄人生,这或许与他崇尚佛教有关。

【怪才金圣叹】

丁俊贵

2019年2月16日

相关文章

  • 【怪才金圣叹】

    【怪才金圣叹】 新文学运动中,文学史家都对他高度赞扬,胡适认为他是“大怪杰”,有眼光有胆色,林语堂称他是“十七世纪...

  • 狂傲怪才金圣叹

    一直想写一个人,就是明末清初的奇才子金圣叹。 他本姓张,因明亡誓不仕清,常喟然叹曰:"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从...

  • 幽默怪才金圣叹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本姓张,明亡后,他誓不仕清,因感慨:“金人在...

  • 怪才金圣叹的 狂放人生

    金圣叹,明末清初时人。自幼饱读诗书,少有才名,时人誉为神童。 其人学问,当世无双。曽批注《三国演义》、...

  • 对推背图的感想8 金评本的考据 1

    金批本最正统的说法是李淳风的原著传到明末清初的金圣叹的手上,金圣叹做了批注。 金圣叹写的序和原著,在文笔上与金圣叹...

  • 金圣叹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死前亦幽默留遗言,人生豁达莫甚于此!

  • 金圣叹

    一个拥有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的人——金圣叹。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才子,本名张采,十一岁是受戒归入佛门,研读《妙法莲华...

  • 金圣叹

    金圣叹何人也? 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拿现在的话讲,就是文学批评家。 他批注过《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 金...

  • 武松

    金圣叹评价武松;‘武松,天人也。’就连最著名的金圣叹都这样评价武松,在金圣叹眼里有多么喜欢武松啊。在我看来,武松是...

  • 宋江何人也

    宋江何人也,金圣叹评宋江。我觉得金圣叹评的不对,金圣叹评的怎么不对了,我就说一下。 首先先看宋江的人称外号,宋江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怪才金圣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mi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