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KxvXukdY1lPlZYf5eFYpwQ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今天开始讲第五十章,这第五十章里面老子居然开始给我们讲养生了,这很稀奇。老子讲养生有什么样新鲜的角度呢?跟我们想得完全不一样。下面让我们看看老子怎么讲的。
老子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大家一般听古文,一听我这样读完了,大家都会晕的。老子讲的什么意思?我只要一点点跟大家讲,大家就明白了,其实一点不深奥。老子讲的很简单,“出生入死”,现在这个词经常用。第一句话老子说“出生入死”,我们现在讲出生入死是说我们经过生死之关,我们一起出生入死经历过无数考验。出生入死就是从生命最严峻的关头度过过,我们现在讲出生入死这词就是从老子《道德经》来的。老子讲的“出生入死”的意思是,老子讲生命是一段历程,生出来就是“出”,就是进入生命以来。“入”就是死去了。我们整个生命的过程基本上概括起来就是“出生入死”,这是我们生命的历程如此。
整个在生命历程出生入死的过程里边,“生之徒十有三”的意思是到最后了能整个过去的,您安度晚年,到最后已近天年,按照正常死亡的岁数,您该去世了,能等到这个时候,正常的情况十个人里面有三个人。这个数字也差不多,比如说已近天年,就天年度尽。按照自然规律最后走的十分之三。“死之徒,十有三”的意思是,中途因为什么原因,比如说出门遇见车祸,或者是无妄之灾,疾病等等,半道死的,没有已近天年的,老子认为这十个人里面有三个人。大家一想这不对,前面三个,这儿三个,那剩下的那三个哪去了?一个是正常死亡,一个是非正常死亡,还有的哪去了?
老子讲“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意思是中间还有一部分人是把自己给折腾死的。这些老百姓“生生”,“生生”当中的第二个“生”是生命的意思,第一个“生”是使他活的意思,“生生”的意思就是生命会活的更好,大家说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让生命活的更具生命性,更加活的旺。今天就是养生,奉养生命。就是我想让我生命活的更好,我不断地生它去,这叫“生生”。而老百姓追求这种让生命活的更加有生命力的状态,更加去养生,结果这事一运作起来,一齐奔着死地去了,就是反而把自己折腾死了,这些人十个里边有三个。老子大概讲了十个人里边,你看,三个、三个、三个,最后一个没讲,就大概这样的比例。但是最后有一些人,讲养生法把自己讲死了。
大家一听,这样不奇怪了,讲养生应该越活越好,否则罗博士你讲什么呢?应该是越活越好。所以老子也问,“夫何故也?”为什么呢?原因是什么呢?这样讲好像跟大家平时讲的不一样。老子讲了“以其生生也”,意思就是他太想让生命更加具有生机了,所以给生命之火不断地往上添火,总想太过分的养生,结果反而倒霉了,这是帛书甲本这样写的。其它通行本写的是“以其生生之后”,“后”字我觉得加得特别好,有可能是后人给加的话。“生生之后”的意思是就是太想养生,结果用了太多方法,过分奉养生命,这生命之火反而像蜡烛往里面浇油一样,一会儿就烧光了,所以这些人没到天年就已经走了。
大家想老子讲了一个反传统的理论,我们说养生能让人活的长寿,可是老子讲你太想养生了,反而让这人过早的死亡了,这是为什么?其实老子讲的核心是你太想养生,太想让生命活的更好的时候,其实你的欲望已经出来了,已经背离了养生的道路,已经不跟生命相吻合了。比如一根蜡烛从点着到最后,应该一个小时。可是你觉得光总是不亮,我怎么能让光更亮呢?我就给蜡烛浇油,然后蜡烛就大火烧起来了,一分钟之内烧没了。这就是“以其生生也”。他总想让这个长的更好,烧的更好,结果反而过分了,因为手段用错了。
老子在这里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养生一定要尽量放弃欲望,如果你让欲望上来了,让欲望驱动养生的话,基本上养生都会让您走向相反的道路。大家会奇怪,真的会这样吗?我告诉大家真的会这样。我在讲养生的过程中,其实我现在为什么花了很大精力来讲养心,“罗大伦频道”讲养生,我跟大家讲,我随便写个小方法,写点文章,阅读量基本上几万,大家很热衷于这个。《道德经》这个当天听的也就几千人,我估计四千人左右,第二天、第三天可能会达到七、八千,大家并不是特别关注。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太想“生生”了,让生命活的更好,但是忘记其实养心很关键。如果心态调不好,心会生出欲望来,而心生的欲望是万病之源,是所有病的来源,可是大家往往想不到这一点,大家更重视怎么让我活的更好,怎么给我方子我好好补一补,想到这样的问题。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养孩子。其实孩子很多病是家长给吃出来的,为什么?他想让孩子活的更好,小朋友出去跟别的孩子比。我的孩子怎么长的瘦一点,您爸妈就是瘦体型的,孩子长得瘦点正常。可是不对,别的孩子胖,我必须给孩子补,怎么补?我搞点牛初乳,有的孩子生下来家长给吃牛初乳,坚持吃一年的时间,天天吃牛初乳。牛初乳不是牛正常喝的,牛天天都喝牛初乳吗?不是的,小牛天天喝牛奶,一开始喝点牛初乳。我们人有本事,把牛初乳弄来天天喝,结果给小婴儿喝一年的牛初乳,结果小孩儿5岁来月经了,见过。给孩子喝蜂王浆等等,让他长,就是觉得我孩子长的怎么不够旺啊,我希望孩子长的更好,给他生命加把火,不要让他输在起跑线上,家长这种心态就把孩子给害了。
我见过太多家长没事儿就给孩子吃补药,总想问我,“罗老师,我还是怎么补一补?我孩子就是虚弱,脸色怎么就是黄呢?”您就是黄种人,可能一般情况下都会透点黄色。但是在家长眼里,他眼里揉不得沙子,觉得有点黄就不正常,脾虚,我学了中医了,中医告诉我,脸泛黄就是脾虚,补脾。赶快弄点药来给他吃。其实我觉得这些药物,有病的时候用一下调过来就行了,可是有的家长觉得不尽兴,一定要坚持吃,您告诉他吃几天的事,他绝对给你吃半年。他觉得吃着挺好的,坚持吃下去身体就更好了嘛。这东西补到了就可以了,不要再补了,不要一直补下去,生命不能靠这些东西活下去,可是有些人就拼命给吃。结果这一吃多就坏了,就把孩子身体反而吃乱了,今天补阳,阳旺了火大了,明天又滋阴,好像阴气又重了点,然后再温阳再去火,来回调。现在有的家长手里边一串药的名单,给孩子轮番吃,这样孩子身体就绝对不正常了。其实像农村孩子,扔到外面流大鼻涕,没事儿,玩去,身体自然慢慢就好了。可是现在城里孩子天天这么调补,反而调补不好,因为离生命本源的意义越来越远了。
再举例子说成人。其实老子那个时代也是这样的,老子为什么讲这个话呢?因为老子讲课的对象全都是领导者,全都是当时的贵族或者是国家管理者。这些人有资源以后就考虑自己,为自己的生命考虑的特别多,我要怎么养生,我一定要“生生”,让所有人来帮我研究怎么把我的生命活的更好。我们帛书甲乙本是从马王堆汉墓里挖出来的,这是当时贵族的墓穴,里面藏着的陪葬品,里面有《道德经》甲乙本,还有医书,医书都陪葬,《足臂十一脉灸经》等等。比《黄帝内经》都早的那种医书在他墓里面放着。为什么?他们是讲养生的,我要学养生,大家为我来奉养生命,我一定要活的更长,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一定要活的长。所以他们当年服补药成风。有的国君后宫的女人那么多,自己的欲望,都是美女。他就吃补药壮阳,很多人就这样吃补药把自己吃死了。
到两晋时期,开始流行吃五石散,也叫寒食散。当时的风尚人物何晏就开始倡导吃,他这一吃别人就跟着吃,不吃都不时髦,这东西有点壮阳作用,但是对身体伤害很大。最后这些人吃完了以后,病发以后各种惨痛的症状,特别的惨,身上生疮,烂的,死的等等。一直到唐代的时候,基本吃这东西死的人应该达到几十万以上。都是什么人吃这个东西呢?都是贵族,都是有条件享受生活的,他希望一直享受生活享受下去,不能浪费了,这么好的资源要好好享受,结果天天就想把自己补的好点。越补越糟糕,所以他们死得就更早。
各位看,他越想占有这些东西,欲望越大,他用的手段越猛烈,结果反而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甚至最后丧失生命。我们今天也是如此。很多人就想养生,就想让生命活的更好,但是他不学习,他不学会把欲望放掉,结果反而在用药上下功夫,这容易出问题。比如说铁皮枫斗好,铁皮枫斗像仙草一样,现在都在炒作它。这东西真是仙草吗?铁皮枫斗是滋阴润燥的,有滋阴的作用,对阴虚有热的人,吃完了以后津液充足了,感觉不燥热了。可是它是滋阴的良药,对于阳虚的人越用凉药就越用越凉,阳虚之人越吃就觉得越不舒服,腹泻、怕冷,这就是搞反了。人们不懂这个,一看电视打广告了,机场有宣传了,铁皮枫斗是仙草,几千块钱一盒,我泡水喝,结果越吃越糟糕。这里面会有很多人把自己的生命之火,用这个东西给扑灭了。这就是你不讲道理的养生,越是把欲望放在前面,结果反而离生命之道越来越远。
亲爱的朋友,老子讲的话道理是非常深刻的。老子那么早讲的话,对我们今天讲养生也是有着特别强烈的指导作用。老子要不做这个提醒,其实很多人乱吃东西会越吃越糟糕,反而是您放下欲望,心中就会没有纠结。有欲望的时候为了获得欲望要跟自己较劲,获得不了又有沮丧感、挫折感等等,又觉得不幸福,您在里面患得患失,会有这种纠结,有各种扭曲,你这离生命之道都很远。放下欲望,认真做事,不再计较得失,悟道之人一切看透,视得失如浮云,所以人不在意了,心中不纠结了,这样的人你放心,您跟生命之道就越走越近,因为您坦然了,进入了那种状态,这时候您做事越来越好,做事越来越精彩。
其实在做每一件事的过程中,您其实都在养生,因为您跟自然之道越走越近,您跟自然在一个节律里边,不计得失,每天做的很开心,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老子给我们讲的道理特别深刻,大家懂了以后,其实我觉得气血通畅了,心里开阔了,您就用不着吃那些太多的药,随便有点食疗东西,按摩一下,锻炼身体就解决了,这是真正养生之道。但是我相信社会上的人,大多数人还都不懂,还在计较最后的药方,还在意那个东西。
朋友们,如果觉得我讲的有道理,大家尽量听《道德经》,让朋友们听《道德经》,我觉得我讲的《道德经》要比药方有用的多,但是世人往往只关注于药方,这是非常可惜的。
今天我们先聊到这儿,下周再跟大家接着来分享《道德经》的道理。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