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未鹏的《暗时间》遇到问题简单的上百度收索一下,看看前辈大家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推迟决定是最大的损失,因为你没有在任何道路上积累到经验。
表层意识很重要和潜意识,潜意识是可以持续工作的,潜意识严重影响表层意识,如我的底层焦虑来钱,性,繁衍,健康,健康的问题在大踏步的解决着。
最后想起了笑来老师的一个想法,如果想不让一个人不再生气,不要啰嗦着说你不要生气啊不要生气,而是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开心就没办法生气,于是要解决的问题就改变了,思路也就改变了。
第二种:平衡式,多元人生。是对于时间并不是很自由,要坐班的这些人,或者每天固定时间花在工作上的人。在维持现状,利用闲暇时间,去整合以下这些方面,去发展,有质量参与进去,让单一人生,更加饱满充满各种姿态。
职业发展,可以学习关于职业知识,因为职业而提升个人水平。
财务规划,一定要匀出时间了解一下,借助时间和复利力量,将实现财富自由,才会有让自己人生拥有更多自由。
社交部分,能加宽眼界,接触不同人,得到不同咨询。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时代,快速得到的消息,少走很多弯路。
家庭,是人心灵寄托一部分,尽量花时间,和家人相处,沟通,都会让幸福高增多。
个人成长,不断保持成长,才能不被时代车轮黑碾压。对于现在时代,一层不变,是最危险。
娱乐休闲,可以是找三两好友,聊天,喝茶。也就全心投入,个人兴趣爱好,让自己主动进入一种“心流”状态,才是得到最好的休息状态。
对于你自己所做工作,要自问以下三个问题:
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做吗?
我今天做的事,会被外包吗?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会做得更好吗?
如果不是,我应该怎么办。
阅读中很找到,目前为止比较满意的关于,“努力和收益不成正比”的答案。
是这么解释:
今天,大部分关于个人成长、生涯发展和人生设计的理论,都源自心理学、教育学。这些学科的视角主要是从个体出发,希望个人通过整合、学习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追求一种内在的丰盛。
而很多人期待的提升竞争力、发挥优势、快速增值等概念,却来自社会学、经济学和商业,从这个视角来看,个体在其中只不过是一个“社会原子”,个性化部分不多。更重要的是抓住趋势、利用规律、达到外在的社会成功。
而8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所有这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最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阶段性的非线性成长、跃迁式的上升。每隔几年,他们突然上一个台阶,眼界、想法、能力、调用的资源和身价都完全不同。这就是利用规律放大个人努力的结果。
以上是个人收获,还有很多精华,需要反复阅读,结合生活去提炼。希望对于,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有那么一点点收获。
与常识相反的是,通过阅读几乎可以学到任何东西。当我买本书要学如何打台球的时候,身边很多人表示惊讶,说,那不应该是看视频更有效吗?
他们不知道,我连游泳都是看书学的。
书的好处是有效率。你可以大致看看目录就知道重点在哪里了,你可以随时中断、随时回来,随时反复。看视频、找教练,都没这样的方便。更为关键的是,乍看起来那些需要体验与实践的知识好像并不适合通过阅读获得,但恰恰相反,正因为是通过阅读学习的,才可能锻炼大脑的想象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最终可以无所不学。
第一,他想过;第二,他做过,只有做过才能反过来证明和想的不一样;第三,在做的过程中,他授受了那些不一样的东西,拥抱了变化。覃杰这段话有水平
201701灵感往往是在闲聊时激发的,它有助于我们放空大脑,打破思维上的定式,接收各方面的见闻。但一味回忆,诉苦,自我激励式的闲聊是无用的。
决定你层次的不是知识量多少,而是心智模型高低。 ~这句话太对了,想想自己可以多形成几个心智模块。
第一句话就吸引了我,知易行难,确实是,人们都知道适量的运动对身体健康非常好,大家都知道均衡饮食对健康特别好,人们都知道读书能让人聪明,可是最少90%的人是做不到的吧。
再进一步,大家知道简单的重复到一定阶段就是无效的学习,但能够行动去突破自己的又有多少呢,30%吧估计,行动,并能够不停的行动,直到找到了自己可以胜任的事情的又有多少10%吧。
再进一步想,巴菲特把自己一生可以投资的事情比喻为好像一个有20个孔洞的卡片,没做出一次投资,就少了一个,人生不也是嘛,自己能做成的事情一生就是那么几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