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银行”活动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了,孩子们设计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贴近教材。
这一类的问题类型和书中的例题相似,只是情境换成了孩子们自己创造的情境,比如“美丽的田园”、“比多少”等。这一部分小作者有一个共同点是在课堂上能够做到认真听课,但是在思维方式上没有那么灵活,模仿容易,创新稍难。
第二类:源于生活。
这一类的问题其实也很贴近教材,用到的方法基本都是书中学到的方法。但是和第一类最大的区别是,情境是学生自己设计,比如“母亲节,送妈妈的花”、“运动会小朋友们跳绳”、“时钟谜语”、“玩具”等,源于教材且高于教材。这一部分小作者在课堂上的表现属于比较积极且多数有自己的想法。
从每一天去关注并思考问题的学生来看,只有很少数的小朋友会经常去关注更新的问题,并且慢慢地养成了关注的习惯,而大部分小朋友其实是对教室里展示的问题漠不关心的,其中有的小朋友不仅不关心别人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也是无所谓的态度。我没有天天打广告,大概一周会提醒大家两次。反观被关注得比较多的问题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问题难度的两极化,要么很简单,要么比较难;二是问题设计者的“人缘”比较好。我的初衷是能够通过这个活动给大家提供多一个表达自己自由创造的机会,还有和同学交流互动的机会,按学号来也不会给学生造成作业负担,但是第一次开展活动的效果总的来说我是不怎么满意的,还有很多细节要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