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到问题

作者: 谢娟福州 | 来源:发表于2020-10-27 14:34 被阅读0次

            从上一次展示课当中,知道之前自己理解的“以生为本”是一种自欺欺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的以生为本,是从自己想象和预设当中的学生作为基础出发的。教学应该真正的从学生出发,学生的问题,才是课堂中最核心的问题,老师的目标就是应该解决学生的问题。

          那常态的语文课当中,应该要如何去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并且转为课堂中的问题呢?

            我尝试提前完成预习单,让学生去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疑问的问题。无论是网络当中流传的预习单,或者是一些市面上的教辅材料当中的预习单,都不约而同的将最后一题设置为提问。

          但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完成情况发现,很多的学生还不知道如何提问,或者提出的问题是停留在字词或者只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

          乔纳森·海特在《学会提问》中提出两种思维模式。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获取的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与它展开互动。因此,这两种思维方式其实可以互补。

          低年级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以海绵式思维为主,他们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接收老师的知识,这种方式相对而言比较被动,它并不需要学生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而是来得既轻松又快捷,特别是课本知识被老师被组织得井井有条而又生动有趣时。但海绵式思维却有个严重而又致命的缺陷:它对哪些信息和观点可以相信,哪些信息和观点应该摒弃,提供不了任何判断方法。如果学生始终依赖海绵式思维,那么最后读到的是什么,他就会相信什么。

            要想收集到学生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单元中,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提问题,经过了这个单元的策略学习,我发现学生的提问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12课盘古开天地为例,收集课前预习单上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从预习单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中的各种神奇之处。还有对于盘古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各种思考。好几个同学提问还涉及到哲学,化身为万物的盘古这样到底算活着还是死了?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候,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想象画面,感受这个神话故事的神奇。第二课时则是借助重点词句,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和精神。

            这篇课文本身的神奇以及将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核心问题的设计,确实感觉到课堂上课时候不一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交流质量更高。

            以前上课和其它老师交流中,大家很爱说:“学生们老是答不到我们想要的点,回答老是和预设不同 ”。现在想来,是我们没有get到学生的点,是我们没有问出学生想要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问题到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kx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