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朵云
校对:书弘 应敏
编辑:杨荷 书弘
今天早晨,读书会路爸爸和丽辉姐的分享,让我很有感触。有以下几个观点供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一、孩子的叛逆是给我们送礼物的。
路爸爸说,孩子的叛逆是来送礼物的,作为一个爸爸能有这样的意识,这可以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
这是多少爸爸所不能及的,对于孩子来说,有这样的爸爸也是一个福气。孩子的叛逆及不当行为来告诉我们,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们用叛逆的行为来唤醒家长的觉醒,家长的觉醒也是给孩子送礼物的。
孩子成功了,我们很高兴,表示祝贺;孩子受委屈了,受伤伤心了,我们抱抱他;孩子给我们送礼物,我们欣喜的接受;我们的行为也是父母给孩子的礼物。老师说,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这份礼物,这份爱,就不能用钱来衡量。
孩子的叛逆行为,如果头脑中充满着应该、必须、应该好好学习,必须放下手机,那我们呈现出来的就是指责、抱怨和命令。如果孩子的行为,你抱以孩子是送礼物的心态去看待,我们呈现出来的就是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感到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这样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有力量,走出否定自己的陷阱和脱离手机的诱惑。
二、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探索经历,别用爱捆绑父母和孩子
丽辉姐的分享,让我体会到了父母的忍辱负重,承担太多,包办太多,打着为自己好,打着为孩子好不给孩子添麻烦,这样的心态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回想孩子小时候,他很少尝试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父母的悲欢离合使他就像生活在温室的大棚里,一旦大棚去掉,遇到风吹雨打,就受到了挫折,就难以忍受。
李兰老师说过,让孩子吃他该吃的苦,让他有更多的体验和经历。这样,在他成长的路上,见过高山,见过低谷,见过风和日丽,见过狂风大作,见过逆流险滩,见过一马平川,当他再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那都不是事儿了。
三、本周讨论话题: 孩子周末回家怎么交流?如何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
在我们这个群里都是孩子上高中的家长,在回家时孩子是怎样的状态?作为家长您如何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呢?欢迎小伙伴积极发言,彼此思维碰撞,对您会有启发。
上个星期,儿子回家,我还没到家,他爸爸就发微信,知道了儿子在学校说相声的事儿。那一刻,我感到很惊奇。
儿子从来没有表演过节目,更别说说相声了。晚上我到家后,儿子告诉我他说相声了。我高兴的摇着儿子的肩膀说,你怎么说相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呀?
儿子问,:“老师发到班级群里了吗”?我说:“没有”。我想儿子这样问,他是想他的成功被更多人看见,特别是被父母看见,所以我向老师要了视频。我对儿子说,我和老师聊天,要了你们说相声的视频。我一边拿着手机,一边让孩子看。儿子问:“你怎么和老师说的”?我说:“我对老师表示感谢呀,感谢老师给你们提供这样的宽松的环境,给你这样的展示的机会”。
他又问:“老师是怎么说的?”,我说:“老师说还是孩子优秀”。儿子不好意思笑了,尽管后面补了一句:“老师平常总说我们”,尽管补了一句,看得出他是喜悦的。在这件事上,儿子突破了自己,他感到兴奋,有成就感,有价值感,他的成功也希望被看见。
又有一次儿子回家,我看到儿子情绪很低落,我想肯定是没考好,也没敢问,就偷偷的问老师,和老师联系知道了,下降了九名。我想总该找机会和孩子聊一聊有关分数的问题。
于是在吃完饭的时候,我就和孩子说:“妈妈在上学的时候成绩不太好,就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走着走着天就亮了。后来我知道了,分数有高有低,名次时好时坏,都是正常的。你也在上学,你能接纳分数的变化吗”?他嗯了一声,儿子以前就被成绩羁绊,我想让他慢慢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才有力量追求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