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为金融学06--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

行为金融学06--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

作者: 舜间永恒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8:01 被阅读0次

《行为金融学》第五讲“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

在这一讲,陆老师开启了一个新的模块“认知非理性”。

在我们决策之前,先有认知,认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反馈

第三个阶段的信息输出就是做出决策。

第一个阶段的信息收集过程,我们就会犯错,涉及的错误有易记性偏差、首位效应、末位效应

易记性偏差是说我们会倾向于选择我们熟悉的事物。

首位效应是说对新接收到的信息,有时会选择第一个出现的信息。

末位效应正相反,做决策时我们有时会选择最后出现的信息。

根据陆老师所说,投资分为认知过程和决策过程,认知过程又分为信息收集、加工、输出、反馈四阶段,感觉一下子清晰了,我们可以逐项梳理自己在投资过程中的错误,避免落到这些坑里,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

说到认知,曾经听过一个观点,是说“我们赚到的钱是由我们的认知决定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认知的层面,不同的事物我们认知的程度不同,比如做饭、投资、跑步、写作等等,这些都是不同的认知范畴,我们的认知程度不同,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这个方向去学习、去实践,才能够增强自己在这个方面的认知。

认知分为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四个阶段,学习就是收集和加工阶段,实践是输出阶段。

具体到投资来说,我们学习投资知识、获取投资信息属于信息收集阶段,对学到的和接收到的信息根据自己以往认知进行再加工是加工阶段,做出投资决策是信息输出,根据投资成败情况反省则是信息反馈阶段。

关于理性与非理性,根据心理学理论,人的大脑中有两个系统,系统一是情绪化、反应快速、非理性的,而系统二是逻辑化、反应慢、理性的,我们处理信息首先调用系统一,然后才会调用系统二。同时,系统一是条件反射式,不需要消耗能量,系统二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大脑重量占人体总重量的2%,却消耗了总能量的20%,也就是系统二消耗的,所以,为了减少消耗,非理性是我们的常态。

易记性偏差、首位效应、末位效应的共同特点都是对决策产生的影响,也就是信息输出阶段,如果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将信息收集与信息决策区分开来,在信息收集阶段专心去收集信息,而不要急着做决策,用流程促进自己慢思考,做到理性操作。

相关文章

  • 行为金融学06--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

    见 《行为金融学》第五讲“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 在这一讲,陆老师开启了一个新的模块“认知非理性”。 在我们决策...

  • 行为金融学导航

    行为金融学概念投资实战战胜市场的可能价格错误原因套利 认知非理性信息收集的认知偏差信息加工的认知偏差信息输出的认知...

  • 博客导航

    行为金融学概念投资实战战胜市场的可能价格错误原因套利 认知非理性信息收集的认知偏差信息加工的认知偏差信息输出的认知...

  • 2021-09-23

    书摘:《陆蓉·行为金融学讲义》 【第二章 认知非理性】 第1节 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你能真正了解一家公司吗? ...

  • 行为金融学09--信息反馈阶段的认知偏差

    见 得到APP陆蓉《行为金融学》第八讲 信息反馈阶段的认知偏差 在这一讲,陆老师讲解了五种信息反馈阶段的认知偏差。...

  • 行为金融学--认知非理性

    《得到》 陆蓉·《行为金融学》学习笔记 一、信息收集阶段 1、易记性偏差(信息来源于已有信息) 搜集信息时喜欢先在...

  • 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导致你无法真正了解一个公司——《陆荣的行为

    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导致你无法真正了解一个公司——《陆荣的行为金融学》第五讲笔记 人的认知是非理性的,换句话说就...

  • 047篇:认知偏差(2)

    上次讲了在信息收集阶段容易出现的认知偏差,今天来讲一讲,在信息收集之后的信息加工阶段,咱们又会有哪些认知偏差。 在...

  • 信息反馈阶段的认知偏差

    陆蓉的《行为金融学》课,帮大家建立一个更贴近实战的金融思维。 信息反馈阶段有哪些认知偏差? 人在信息反馈阶段,会出...

  • 048篇:认知偏差(3)

    前两周写了在信息收集、信息加工阶段容易出现的认知偏差,今天分享一下,信息输出阶段的认知偏差。 信息输出阶段指的是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为金融学06--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sv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