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0.1 本文的目录
图0. 本文目录0. 2 阅读本文能给你带来什么
了解"解题的钥匙不在门把手附近"的三个例子 = 10分钟阅读本文
1. 楚门的世界概述
<楚门的世界>是部电影, 片中的主角是个名作楚门的帅气小伙, 他是个全球很火的真人节目秀明星, 只是他不知道. 他生活在一个人造的小岛上, 与世隔绝. 他每天遇到的所有人都是演员, 包括路人甲, 他的妻子, 他的同事.他被数不清的摄影头包围着, 不断向全世界直播他的生活.
他从小被教导, 要远离飞机, 要远离海洋, 因为这些都很危险, 当然真实的原因是这些信息可能使得认清现实, 离开这个小岛.在他成长期间有些人曾经想要告诉他真相, 然而都以失败告终, 这些好心人也都被强迫离开了节目, 提前领了盒饭下场了.
后来, 有一天, 他意识到他周围的世界很奇怪, 甚至发现了他家里周围的隐蔽角落里都充满了摄像头, 他逐渐意识到了什么, 作为一个类似电影的主角, 他竟然有了自我反思能力, 思考周围环境是否是真实存在的, 就这样他开始了他的自我救赎之路, 一个想要找回真实自我的探索.
2. 第四面墙概述
第四面墙的概念来自舞台剧, 一般来说舞台的只有一面是面向观众的, 这面墙像是一个特殊的玻璃墙, 句中的人物看不到观众, 而观众却可以看到演员.这面墙将真实的世界与舞台描绘的世界隔绝开来, 一般来说演员会按照角色设定进行相应的表演, 但是他不会意识到他是剧中的一个角色, 他不会跳脱出角色的设定进行一些思考, 他不会与观众对话.
然而在生活中, 我们有时候也会给自我设限或者缺失跳出当前情景看问题的尝试, 使得自己陷在一个固有的思维模式上, 并还这样说服自己拒绝尝试与改变, 例如"对哈, 本来就不应该是这样么".
以自己为例, 自己虽然意识到不应该给自己打上所谓的"洁癖", "强迫症", "拖延症"等自我束缚的标签, 但是日常行为中也会陷在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上. 自己自认为在知识管理, 效率软件的使用上有一些积累, 可能就不太愿意了解别人是如何做的,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继续探索的成本已经大于当前阶段可能找到更好的方式而带来的收益(当然也有可能是没有主动寻找类似共同爱好的圈子, 例如知识星球是个很好地尝试). 此外自认为自己自控力较强, 然而却更加容易在抵制诱惑一段时间后, 面对自控力挑战时候大溃败.
我们可能容易被自我设限而限制了进一步探索成长的可能性, 不给自己打标签, 不被自己已有的状态所限制, 这样才能突破自我设限, 不断学习与提高.
3. 解题的钥匙有时不在门把手附近
跳脱了固有思维, 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或者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抽象, 有时反而可以找到更好地解决办法, 此处举3个例子:
3.1 有时的迷茫, 不是因为缺乏行动力, 而是迷失了方向或者不敢直面问题的本质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很简单, 类似如何把一个大象放到冰箱里呢? 第一步打开冰箱, 第二步将大象放到冰箱, 第三步关闭冰箱. 这个例子我不太清楚它最开始想要阐述什么道理, 但是类比做事的过程化, 我们首先需要定义问题, 其次思考或者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开始行动, 并在行动的过程中重新进行上述三个步骤.
有时候自己会迷茫, 烦躁, 事后想一想, 主要都是缺乏短期的目标, 做事情缺乏目标感, 就随便做些琐碎的事情, 让宝贵的时间流逝, 事后懊悔不已.有时候是没有意识到要重新调整目标了, 有时候是问题看起来比较难以解决, 让我失去了制定目标的动力. 例如完成某个课程的大作业, 完成论文, 导致自己没有及时开始解决问题, 导致后续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够, 每次只是把这件事情做得差强人意, 失去了很多提高的机会.
但是如果及时制定计划是可以做到: 既完成主线任务, 也可以做些其他支线任务, 避免在DeadLine之前只有精力完成主线任务, 使得自己失去了最开始做这件事情的初衷, 也影响了自己"德智体"全面发展, 例如克扣了锻炼的时间, 放松的时间以及解决GTD的stuff时间.
3.2 自控力缺失, 可能不是行动力不足, 而是忘记了做事的初衷
<The will power instinct>中提到一种常见的屈服于诱惑的情景, 自己因为下午要去健身房锻炼, 所以就中午开荤了一波, 吃了一些油腻的食物;自己是个自控力较强的人, 所以我就看电影预告片30分钟, 绝不多看, 但是一开始看预告片, 就不断地告诉那个理智的自我: "我就再看15分钟, 最后一个15分钟";因为这周才刚开始, 还有大把的时间来写论文, 所以我可以先看会闲书;因为人生才刚开始, 所以我可以晚点在做那些重要的事情, 例如理财, 健身, 写作, 现在先好好放松下.
上述情景可以抽象为类似的行为: 因为未来要做一些与既有目标相关的行为, 所以就给予了自己放纵的机会. 解决这个困境的一个方法是, 思考自己做事的初衷, 锻炼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健康与匀称的身材, 所以无论下午是否去健身, 中午的饮食都是要清淡一点.
当然, 必要的放松还是要的, 例如自己现在觉得看电影的投入产出比不够高, 但是也对最近的电影情节感兴趣, 所以有时候就想通过电影预告片来了解最近的热门电影. 当然自己经常看了快2个小时的电影预告片, 看完之后总是充满了负罪感, 进入了贤者模式. 接着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自己目前的解决方案是, 直面自己的需求, 设置看电影预告片的频率, 目前是每个月看一次, 每次给予了2个小时的时间, 到了固定时间点后, 自己可以考虑看是否真得要看电影预告片, 也可以考虑做些其他事情, 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在中间的一个月某个突然时间点看起了预告片, 影响了其他事情, 然后事后又是充满了负罪感, 影响心情.
3.3 不知道如何选择效率软件,可能是因为尚未建立信息处理体系
面对市面上众多的效率软件,究竟要选择哪些来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呢?如何通过组合不同软件的构建自己的信息处理体系呢?我想我们不应该立刻扎进软件的海洋中, 逐个尝试. 而是首先思考与构建自己的信息处理体系.软件是我们信息处理体系的具体实现, 我们需要有一套自己处理信息的体系, 然后选择相应的软件进行组合, 当然信息处理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我们的处理信息体系是需要不断完善与精进,可以通过学习更加先进的理念, 甚至通过向相应的软件学习来优化自己的信息处理体系.
我目前的信息处理体系是建立在GTD体系上的, 其处理流程以及利用的软件如下:
1. 收集信息, 通过Things3收集零散的任务, 碎片化的想法;通过印象笔记剪藏收集待看的微信文章或者网页.
图1. 收集待看文章以及整理读书笔记软件:印象笔记
2. 分类并调整为具有操作性的行为, 定期整理Things3的上述信息, 并对其进行分类, 部分信息事后看来没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便进行删除, 其余信息调整为具有操作性的行为.
图2. 收集碎片化想法与排期的软件Things3
3. 任务排期, 定期浏览Things3已经分类好的任务, 并进行排期, 个别具有明确结束时间点的任务要设置截止日期.
4. 专注于当前任务, 定期更新当前任务完全进度并进行回顾, 其中利用Keep来记录当前任务的执行进度.
图3. 记录当前任务执行进度的软件:Keep
5. 信息沉淀, 便于后续查找, 读书笔记或者日记均沉淀在印象笔记中, 每周也定期同步下任务的执行情况至印象笔记.
5. 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两点内容:
1. 第四面墙: 限制演员反思"我是谁"的人物设限
2. 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也要避免陷入自我设限, 换个角度解决问题:
1) 有时的迷茫, 不是因为缺乏行动力, 而是迷失了方向或者不敢直面问题的本质
2) 自控力缺失, 可能不是行动力不足, 而是忘记了做事的初衷
3) 不知道如何选择效率软件,可能是因为尚未建立信息处理体系
6. 碎碎念
本文写了两周, 中间一些事情耽搁了, 最开始是想写一写自己对于效率软件的认识过程, 写到中间后发现前半部分对于"解题的钥匙有时不在门把手附近"花费了不少的笔墨, 其字数可以作为一篇文章了, 2k左右.在写当前自己信息处理体系的时候, 又不自觉地想要把自己目前如何使用Things3进行描述, 但是字数已经不少了, 此外Things3还是处于尝试阶段, 个人体会还不够多. 后续专门写篇文章谈一谈GTD神器Things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