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触编程很多年了,但是一直在这个圈里混,看着同事们在辛苦的为一个个复杂业务软件努力,
有时候这种努力和辛苦不为外人所知,往往来一句“你们不就是个码农么,写代码而已”
但是,一套价值千万甚至上亿的复杂业务软件,真的只是一群码农关在小黑屋里写出来的么?
这个问题其实在软件工程领域里已经有很形象的答案,你觉得农舍后面砌一个猪圈,和构建一座摩天大楼,都只是“一群农民工,堆堆转头而已”么?
可以说,软件是人类历史上创造过的最复杂的东西(我觉得甚至没有之一),你能想象一个仅仅是设计文档就能超过300万字的东西,只是仅仅依靠劳动力堆积起来的么?
现在就从我一个二手软件工程师的角度,论述一下现代复杂业务软件系统的要点和价值吧。
1、现在复杂软件系统的起点,不是软件设计,而是业务设计。也就是说,软件设计人员首先考虑的不是我怎么设计软件架构,而是为什么要设计软件,它满足什么样的业务需求。越是复杂的软件,它所面对的业务需求甚至商业需求就越复杂和庞大,比如电力营销软件,要面对全国上亿的各类电力用户,每种用户又执行不同的电价和缴费方式,仅仅是电价计算模块,业务的规则可能就是几万字。当然更复杂的是背后的业务逻辑,一个业务流程为啥要这么复杂,比如银行取个款超过五万为啥要预约?这背后涉及到的其实是银行现金调拨的复杂业务逻辑,甚至考虑安全因素。一套复杂的业务软件系统,背后可能是几千甚至上万个业务流程,流程和流程之间还有制约,每个地方可能流程还不一样。这种密如蛛网一样的业务复杂度就约定了复杂业务软件,必然不像你在淘宝上买个茶杯那么简单的流程(当然我没说淘宝后台系统很简单,它对性能的要求可能远超过其业务本身的复杂度,我只是说业务软件的复杂的地方不一样)。所以对复杂业务软件来说,业务标准化设计是软件设计的起点,业务标准化是需要软件分析师和业务分析师共同完成的。
2、那么复杂的业务规则,如何映射成为一个个功能模块?如何变成数据库里的一个个记录?光靠设计师个人的脑力?其实软件分析师能理解业务逻辑的都已经凤毛麟角了,这就是为什么软件分析师那么值钱的原因。这个问题甚至靠企业本身都可能无法实现,比如高大上的中国移动,其实在业务架构设计的时候,是参考了电信管理论坛TMF标准化设计模型的(当然中移动本身也是这个论坛的重要参与者),比如电力行业的IEC,就有一系列针对电力信息化和智能电网业务逻辑模型,离开了这些众多企业经验和智慧结晶的标准化模型,业务软件只能停留在“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沙发”的阶段了(当然现在李书福先生收购了窝窝,估计也领悟了汽车工程的复杂度,绝对不会这么狂妄的说这句话了)。至于这些标准化业务模型细到什么程度,我举个例子吧,下图是某个智能电网用电领域的业务模型的一小部分的一小部分,它定义了的是——气象数据模型:
气象数据模型的一部分看不懂没关系,只是各位看官觉得奇怪,一个电网的业务标准和气象有毛关系,这里关系大了,为了预测分布式光伏或者风机的发电,需要对气象参数进行获取和采集,采集那些气象参数呢,地理位置、温度、湿度、辐照、云层、风速、污染物,这个标准甚至定义了湍流(龙卷风)。这些都是前人经验和技术的结晶,所以学习这些标准是非常有助于提高水平的。
总之,现代复杂业务系统的基石,不是软件模块本身,而是这一整套的业务模型和业务数据模型,这也是业务系统区别于电子商务或者其他APP的地方。而对模型的理解和实现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对业务和产品的理解。华为之所以牛逼,是因为从3G开始就参与这些标准,到5G时代就是技术和业务标准的制定者。
3、现代复杂业务软件系统是一个组装过程,不是从零开始的。组件的模块化和平台化程度,决定了其产品的灵活性、可靠性和速度。举个例子,大众汽车最牛的地方不是皮厚耐撞而是他把模块化和平台化程度提升了,大众的PQ35底盘,包括车身底盘结构、变速箱、转向系统、发动机、安全系统等等,这个是标准化的,在这个平台上,有高尔夫、途安、途观、Yedi、明锐,一堆车型,其实除了壳子和内饰,车身下半部分都大同小异,如果你为了一款车型要全部重新开发,那花销就大了。其实现代复杂业务软件也是这个概念,它的底盘平台包括数据模型抽象(就是上面说的那些)、工作流、组织结构和权限控制、通信与消息管理、安全管理、数据总线、图形模型、公共应用开发、协议处理等等。在它下面是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在它上面是各类业务应用模块。而且越是复杂的业务软件,涉及到业务部门就越多,它的兼容性就越要好,就像大众的紧凑型平台,能兼容轿车、MPV、SUV甚至皮卡各个车型的需求,必然要求它的底盘可适应性就愈好。如果每个业务部门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各自开发一套系统或者一个平台,那必然出现模型标准不统一,信息孤岛和数据交互难的问题自然出现而且几乎无解。
4、现代复杂业务软件未来必是工业4.0的基础,必然支撑管控一体化,所谓管控一体化,就是管理流程和现场作业控制的无缝融合,比如工业领域ERP+MES+DCS,当然这还是对管控实时性要求低的,对于电力业务软件来说,未来如何把管理流程和毫秒级的控制过程进行结合,至少在数据模型和业务标准上,IEC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
总之,现代复杂业务软件是从业务价值到业务需求(业务模型),到软件需求(软件功能模型),到数据模型、到应用开发的过程,某种程度上模型和平台是最为关键的,甚至出现了“模型驱动开发”的模式,而这种模型和平台化的趋势,则能保证软件开发的速度、质量和灵活性要求,也大大降低的了应用开发的难度。同时,基于业务理解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也可以代表对未来业务价值和产品研发方向的趋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