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太容易否定自己了,尤其是年轻的时候。我们就是太担心别人说我们“奇葩”,尤其是在一个群体里。
文:钟二毛
1
这几天一直在跟一个刚刚高考完的小伙子交流,关于填志愿的问题。
他上了一本线。
小伙子一直想报考中文,这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特长。他连大学四年如何分配上课、阅读、写作的时间都规划好了。
高考前,父母、亲戚还有父母要好的朋友,对报考中文这件事都没有提出异议。
这几天,真要开始填志愿了,各种声音来了。
亲戚说得很现实:第一,中文系出不了作家;第二,出得了作家又怎样,大部分作家都穷得要死。
父母要好的朋友——那也都是见过世面的人——说得也很在理:大数据显示,中文就业不是很理想,不行还是法律、金融、管理吧。
父母貌似委婉地给孩子一句建议:要不,综合考虑下大家的建议吧,当然我们会尊重你的选择。
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让梦想发生。然而,梦要开始的时候,天亮了。小伙子在父母、亲戚、父母好友面前,动摇了最初的伟大计划。他还是没有坚持自己,在志愿栏里填了两个字:法律。
2
你可能会笑这个孩子。
我想请你不要笑。
因为在很多时候,你跟他一个卵样。
哪怕你今年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你一样坚持不了做自己。不信,你扪心自问下:大学毕业时,信誓旦旦要走的道路,走了没有;一直想发展的兴趣爱好,学了没有;当年想追的姑娘,追了没有?
你一直渴望成为自己,没坚持两天,最后活成了别人,甚至是当年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
你本来是一个原版,活着活着,成了大多数人的翻版,甚至是盗版。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
3
兄弟,Why?
还记得几年前一部特别棒的印度电影,名字叫《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有个年轻人叫拉加。他戴了很多戒指,每一个戒指都代表了别人对他的一个期望:妈妈的期望、爸爸的期望、姐姐的期望......这些戒指让他没法做快乐的自己。
人人都是拉加,被很多人期望着、左右着,从而导致我们很难坚持做自己。
尤其是在中国。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深入骨髓,那就是我们要“孝顺”、“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
这是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要承认,但过于纠缠客观原因,意义不大。
重要的是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我们自己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我们太容易“转念一想”,然后就算了、算了、无所谓了、无所谓了。
讲一个最常见的场面:
几个同事在争论一个问题,你的观点有别于他们,一开始你还争辩两句、摆事实讲道理,但当大家都在嘲笑你说“大家都不这么看,就你......你的智商就那么高吗”、“你还说什么,少数服从多数“、”你这么特立独行,想显得自己有个性吧“、”你真是个奇葩“......
然后呢?大部分人都会转念一想,看来我可能真的错了,然后在下一次类似讨论时,会默默转变自己的观点。
一转变自己的观点,果然得到很多人的附和,自己也觉得,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放弃坚持做自己、随大流、人云亦云,最大的好处是舒坦、有安全感。
然而,若干年后,当事实印证自己最初的判断、观点是对的时,悔之晚矣。当然,你也不会有多后悔,因为你完全进入了一种“不再坚持做自己”的生活状态:苟且、差不多就可以了。你的口头禅是“无所谓啦”,一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破万丈红尘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很多人的样子。
4
有一个问题来了:坚持做自己,万一错了怎么办?
首先,你判断一件事,你有你的观点。你的观点不是放屁、不是信口开河。你的观点是综合了你的思考、知识、积累、人生经验、阅历等因素,最后做出结论。既然你不是信口开河,你就要坚持。
你的坚持,不是说不听别人的意见、骄傲自大。而是你不要一听到反对的声音,就立即掉头。
带着不同的声音,你要继续往前走,学习、思考、实践,检验自己。如果确实发现自己有失偏颇,也不要立即否定自己,仍要再坚持看看,不要那么着急否定自己。
我们就是太容易否定自己了,尤其是年轻的时候。
我们就是太担心别人说我们“奇葩”,尤其是在一个群体里。
如何坚持做自己,还有一个值得借鉴的办法,来自李嘉诚。
李嘉诚有很多决策,也是经常遭遇股东们的反对或者模棱两可的态度。他的方法是,你们不同意、不理解,好,这个事我自己先做、先投资,如果亏了所有的亏损我自己承担;如果大家看到希望,那你们再出资、占股。
李嘉诚之所以成为李嘉诚,就是他总在想着法子坚持自己。
网友评论
我们就是太担心别人说我们“奇葩”,尤其是在一个群体里。
不过你发现的这个问题,也许没必要说,这种差异,其实带领着人类进步。
人类不可能都是领袖,精英永远是一小部分人。成功学,想教每一个人成功,我觉得没必要。先到先得,这是划分,也是默认的制度。
你懂了这个道理,你就先让自己成功。不必管别人,你管不过来,也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