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看过一本书,叫做《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互联网通过电脑和手机屏幕,与我们的交互方式与深度阅读思考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对人来说,有至少三种神经智能,第一种是从爬行动物甚至更原始的动物进化来的,低级的神经智能,比如大脑的边缘系统,现在又有科学家发现我们肠系统的神经与大脑神经也有信息交互,估计也是原始的神经系统,这种神经系统的思维就是动物化的直觉思维,以刺激-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第二种是感性思维,比如俺们的右脑,图形化、色彩化思维,主管感知;第三种就是左脑,主管逻辑思维,高级复杂的思考方式,也是人类特有的理性思考方式。
互联网交互,更多的是浅思考,直觉思考,短期思考和记忆。而需要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磨练的是深度的阅读和思考能力,这就是我们的思考维度结构问题了。
第一种思考维度是1——1式的,就是直觉性型思考,从起点到终点,或者经过中间几个站点,基本上思维的动线是一根直线,可以说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这种直觉型思考,用直觉+部分感觉+极少部分逻辑思考就OK了,比如去菜场买个菜,上个班什么的。
第二种是树状结构思考,也就是大多数学科的思考方式,也是人类最经典的归纳+演绎法,从现象到本质就是归纳法,从本质再推演到各种其他现象就是演绎法,麦肯锡的金字塔思维方式就是最精确阐述这种思考方式的,自顶向下,层层分解,每一层之间的元素相互独立,穷举到底,MECE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更像是线性思考。这种树状结构在写作和表达时很有用,比如思维导图。
但是,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世界是非线性的,很多事情是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层次的部分与部分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关系,在《第五项修炼》这本非线性思考的书里就举了个例子,一个池塘里的荷叶,呈现指数生长的状态,每天比原来多一倍,但是在绝大多数的日子里,荷叶数量并不多,直到某个时间点,也就是L曲线的那个拐点到来,很快荷叶就铺满了池塘。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第三种思维,网状的系统思维。以网状的系统思维进行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叫做系统动力学,MIT是其中的大牛,网状思维能思考并揭示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从封建时期英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到世界为何需要可持续增长。
下面这张图是最简单的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图:
关于系统思维,还有很多很有趣的事情,比如《增长的极限》这本书,写于上世纪70年代,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对人类世界进行了建模,并作出了量化的推演和预言。40年后,这些量化的曲线居然和实际人类的发展曲线完全一致。当时提出的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比如温室气体的控制,直到今天还在喋喋不休的争论,并未大胆的采用。所以人类的未来还是存在很多危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