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于无声处听惊雷,你经历的喜怒哀乐,身体都知道

于无声处听惊雷,你经历的喜怒哀乐,身体都知道

作者: Matrix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20-10-31 21:13 被阅读0次

潜意识的变化是悄无声息的,但是每一个毫不起眼的日常中发生的变化,都不啻蝶翼的一次微振,带着毁天灭地的能量,在若干年后某个晴朗的早晨,爆裂于不小心摔碎的盘子、如何挤都空空如也的牙膏、出门前怎样都找不到的钥匙等同样毫不起眼的日常。我们都是这样长大、变老,世界一向这样运行。我们无法应对还未发生于自身的事情,我们也从不关心意识和潜意识海洋里的波涛惊雷。

最近看武志红的公号比较多,就去当当弄来了他仍在售的十册书。半天翻完《身体知道答案》,能看出他不再那么纠缠于之前的唯原生家庭论,“每个人都是本自俱足的”,“我们的内在具备了成长的一切资料,不需要向外寻求力量”。

一直以来,我信奉书籍能够满足我对万物无限的好奇,又能带我抵挡这个世界的恶意。然而,最近的阅读都在贬抑思维、摒弃书本,《身体》说要动用感官去觉察、体验,警惕思维的陷阱;纪德在《人间食粮》里极力推荐大家要荡起双桨,在妙不可言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

这些说法看起来有些唯心了,但在注意力经济盛行、外界繁芜嘈杂的今天,将意识有意识地从外界拉回到对自身的感受,对于缓解在寡淡无味的日常中与日俱增的焦虑,多少有些助益。

1

与自己的身体建立链接

据武老师总结其他心理学专家的说法,我们有三种智慧:

身体的智慧、认知的智慧、场域的智慧。

一直以来,我们过分强调认知的智慧,无视贯穿生死的身体的智慧,普通人又难窥场域的智慧。所以,仅仅于自己来说,我们就是条块离析的。

我们之所以向别人发出负面的信息,其实是在逃避自己内在的痛苦,而内在的痛苦总是会先表现为身体上的不舒服,假若我们觉知到了身体的这种不舒服,我们就与自己的内在建立了一定程度的链接,那时我们就不必再向外寻求链接了。(所谓向外寻求链接,在此是指,将这种不舒服投射到别人身上,令别人感到痛苦)

当你的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不舒服时,觉察它,只是觉察它,而不做任何分析和想象。

保持一个舒服的姿势,然后从头到脚,或从脚到头,缓慢地、逐步地去体会一下自己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感受。只是去感受就可以,不必分析,也不必想象。或者采用冥想的方式,使呼吸缓慢移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直到清晰地体会到这个部位切实地属于你。

觉察潜意识的感受

使潜意识的驱动成为单一动力,可以治疗拖延。

我们的内在包括保护层、伤痛、自我

因为有伤痛,所以有保护层;但是,因为保护层和伤痛组成的墙,所以真我深藏着,令我们触碰不到自己的真我,别人也触碰不到。

对抗痛苦是痛苦的主源

无论一个习惯性言行看起来多么不好,都不要恨它,因为它最初保护过你,才让你有所依赖。

2

投射与内摄

所谓命运,就是我们将自己童年的关系模式投射到成年的人际关系中,结果命运就成了一个无聊的轮回。而轮回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同样的机会,让自己处在同样的人际关系模式中,好从中修炼自己的心性。

所谓投射,即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具体而言,即将自己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关系中去。

所谓内摄,即将外部世界吸入到自己的内心中,具体而言,即将外部的关系模式吸入到自己的内在关系中。

我们每玩一个轮回的游戏,都是在制造机会,先将内心的东西投射到外部世界中,然后再将外部世界的样子吸入到内心中。当我们发现,外部世界和自己的本心似乎有些不同了,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内心改变了。

我们惧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给我们带来的感觉。

我们之所以惧怕一件事给自己带来的感觉,经常是因为这件事和之前的某件事很像,唤起了我们以前的感觉。

不带诱惑的深情

有条件积极关注的基本逻辑是:你必须做到A,我才能给你B。B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

在有条件积极关注的影响下,一个人会形成如此经验:只能表露“好的”“可被接受的”,否则就会被拒绝、被伤害。

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学习、修正自己“应该如何部分地表露”的过程,最终形成一套外在评价系统。

然而,这种“表露”经常违背内心,我们认为自己“应该这样做”,但体验和感觉却是另外一回事。久而久之,我们会逐渐忽略乃至压抑自己内心的体验与感觉,只关注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自己这样才能得到别人更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受外在评价系统支配的人,他的方法是理性的,是缜密地去计算成败得失。

受内在评价系统支配的人,他的方法是凭直接,是倾听并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不带诱惑的深情”就是与此相反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不带功利心,没有附加交换条件的关心和爱。

如果我们不去建立一些“我行我素”的新体验,那么无论我们多赞同某些观念,都无法建立新的内在评价系统。只有活生生的体验才能改变一个人的潜意识,再完美的理论说教,没有体验做支持,一点作用也没有。

不含敌意的坚决

投射性认同的基本逻辑:我做了A,你要做B,否则会有C。C是威胁性的信息。

通常当我们进入到这种逻辑中,会产生这样的感受:按照对方的要求做事会难受,而拒绝对方又会内疚或担心对方不高兴。

因为,每个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所以强迫自己按照别人的要求做事时就会感到难受。但是,因为对方发出了C的威胁性信息,我们也会接收到这一信息,可能对方意识上未必发出,我们意识上也未必意识到这个信息,但我们的潜意识会捕捉到,从而在身体感受上产生反应。

具体而言,针对对方提出的要求或期待B,我们有两个选择——拒绝或顺应。仔细体会的话,当拒绝时,伴随着愤怒产生;当顺应时,会有压抑感。

愤怒和压抑,都是敌意,针对威胁性信息C产生的敌意。

而所谓“不含敌意的坚决”,就是在拒绝别人的投射时,很坚决,同时不带一点敌意。如此可以减少由压抑和愤怒带来的不适。

别人向你投射威胁性的敌意之所以会成功,根本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你心中埋藏着很多敌意。如果你心中彻底没有敌意,那么敌意的投射就会彻底无效。我们心中会埋藏敌意,关键不在人性恶,而是人性被压抑的太厉害。

我们将一些情绪视为可接受、可表达的,而另一些是不可接受、不可表达的。于是我们心中淤积了太多东西,藏在潜意识中,一旦有信息刺中藏在潜意识中的这些东西,它们就会被激活,我们就会失控,表现出自己无法控制的敌意来。

所谓失控,就是潜意识暂时控制了自己。

每一个被严重压制的情绪都是一个情结,而每一个情结都是都是我们自己的一个盲点。盲点被触动,人就会失控。一旦我们觉察到一个重要的情结,我们就会变得坦然很多,宽容很多。

相关文章

  • 于无声处听惊雷,你经历的喜怒哀乐,身体都知道

    潜意识的变化是悄无声息的,但是每一个毫不起眼的日常中发生的变化,都不啻蝶翼的一次微振,带着毁天灭地的能量,在若干年...

  • 魅力

    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有声处立安身

  • 于无声处听惊雷

    最近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共勉。 破风营的小问在众筹去敦煌,很多站友点赞支持。娜娜作为记者,开始了对区块链大咖的采访。...

  • 于无声处听惊雷

    兰大 一个草甸以及小禿山环绕的地方 刚来时六月中 马鞭草环绕着图书馆和二食堂 兰大的中间地带美如画 公众号一时都...

  • 于无声处听惊雷

    最近在看鲁迅的书.终于明白为什么鲁迅厉害.因为他能洞见真实、揭开真实、阐述真实、最后还能让你接受他所描述的...

  • 于无声处听惊雷

    “生能量”与“死能量”。两者于混沌之中诞生,在动静之间彼此交错又相互转化。 想象你是一个能量体,作为能量体,你的任...

  • 于无声处听惊雷

    《红海行动》主要讲述了索马里海域外,中国商船遭遇劫持,船员全数沦为阶下囚。蛟龙突击队沉着应对,潜入商船进行突袭,...

  • 于无声处听惊雷

    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

  • 于无声处听惊雷

    几年后重看《被解救的姜戈》这部影片,仍然感到深深的震撼,而且对于舒尔茨医生有了新的认识。 医生首先是一个拯救者。他...

  • 于无声处听惊雷

    活到这个年纪,好像明白了自己的想法是要隐藏的。但是仍然在纠结要不要隐藏?快意恩仇,从小心向往之。但近来总是担心,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无声处听惊雷,你经历的喜怒哀乐,身体都知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de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