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都挺好》火了之后,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就像烧开了的水,一直在咕噜咕噜得沸腾。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深受影响,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这句话就可以看得出,甚至影响到长大后自己的婚姻家庭里。
前几天老公大学的朋友过来,三四年没见,都是朋友,下班一起去吃烧烤,聊天。他的孩子刚出生两天,初为人父,本该是非常幸福的,可是在和我们聊完工作近况之后,几杯酒下肚,他突然一脸忧愁问我们,你们说怎么去处理好婆媳关系啊?我愣了一下,打哈哈的说了句,婆媳矛盾其实挺正常的,我老公和另一个朋友也是这个意思,家家都有的。他摇了摇头,说起了原由。
他和自己老婆是相亲认识的,恋爱三年结婚。怀孕期间就开启了婆媳大战模式,而他夹在中间,他是觉得有时候自己的母亲更有理就会站在自己母亲这方,好几次还为了这些事情两人动起了手。后来,他老婆说,你是希望我们以后离婚是因为你妈吗?所以,他现在很发愁,不知道怎么办。
然后我们就问他是因为什么事情争吵呢?他就说,有时候比如我妈炒了一盘青菜,我老婆吃了一口就说不好吃,以后都不要做这道菜。后来,没过几天,我妈又做了这个青菜,她就直接把筷子一摔,说不吃了,出去吃。你说这样肯定不好啊,那我肯定要说的呀。后来,他又说,我老婆身世也挺可怜的,她爸妈在她小时候就离婚了,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她的脾气特别爆烈,我也是知道的,不过我脾气你们也知道是比较软的那种,就觉得这样也挺好,谁知道结婚之后是这样啊。
我说其实孕妇怀孕期间情绪各方面都会比较敏感,波动会比较大。这个你要理解,我就想知道他们争吵的时候你有安慰她吗?他说,有啊,不过确实没有当着两个人的面说这个事怎么怎么样去说谁,去安慰谁。而且她总是觉得我忙是在骗她,她小舅子也是做建筑的,不过和我这个不太一样,就和她说我这个很轻松的,每天出去晃几圈就好了。所以,她就不相信我每天累的像个狗一样,那么晚回来。
在每一段关系破裂之初,每个人都不会先想到自己的错,而是把对方的错无限放大。在他断断续续的诉说里,可能会觉得他的爱人是一个脾气暴躁,任性,不体谅的女人。
可是,我却觉得他老婆的内心其实极度缺乏安全感,从小经历父母离异,对夫妻情感之间的连接和体验都是陌生的。这类人的内心既渴望爱又对它焦虑不安,奶奶这些隔辈给予她的爱是可贵的,但是她家并不是只有她一个小孩,她还有堂弟堂妹,所以,这种爱也不是唯一性的。她只能把自己武装成一只刺猬,以暴烈的性格为保护膜,不让自己轻易受到伤害。也正是太害怕受到伤害,她才会一次两次的和自己的婆婆争吵。她那时的心理应该是,要是这样我就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受婆婆欺负了。中国式的婆媳关系在网络上总是被妖魔化,殊不知,丈夫作为中间人才是矛盾的终结者。
而他嘴里口口声声说他的老婆好伟大,生宝宝的时候痛的一直在说不生了,但依然坚持生了下来。但是,他也会为了家庭矛盾而两人大打出手,而且也没认真想过怎么去维持老婆和自己妈的关系,想着怎么去陪伴。这也是和他的家庭有关。
他的原生家庭里,他的父亲性子也是属于软的,一向没什么一家之主的风范。所以,他有时也会很气,觉得男人不应该是这样。长大后也开始说他爸要像个一家之主的样子,不能让女人骑到我们头上来啊。这种莫名的大男子主义和要做一家之主的想法也是一直就根深蒂固在他的思维里。
一个是安全感缺失,一个是内心潜意识的大男子主义,其实他说他和他老婆动手,我们所有人都惊呆了,因为我们眼里的他根本就和打人不挂钩的,只能说我们那个时候并没有看到他潜意识里的自我,连他自己都不相信是这样的。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后遗症让她们在婚姻里重新看清了对方,也看清了自己。
有很多人都说,明明TA婚前都是各种好,各种做家务,各种温柔,可是一结婚全都变了。其实婚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变化,毕竟重心在工作转钱,养家糊口上,可要是变得太多,甚至你觉得都不认识了,那可能是从一开始,你就重来没有看清过TA,没有看清TA内心真正的自我。
为什么会在婚姻总没有安全感?
引用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里的一段话,共勉:
“关于安全感,中国人有单一的物质化界定,比如房子、车子。没有房子就不能结婚,所以说,丈母娘推动了中国的房价。爱情还是物质,这种选择题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为什么不能先有爱情然后再有物质条件呢?中国人总是在劝那些在婚姻关系中没有爱情的人,别贪心,不可能得到一切。他们一定不会将爱情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但是,真正能够制造安全感的只有爱。
家是港湾,爱是退路。”
物质带来的安全感是表面的,只是满足了内心的欲望和该有的生活保障。而丈夫给予爱与陪伴,是精神上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婆媳矛盾虽不能马上消除,但家,终究是会其乐融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