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阅读袁妲写的《袁隆平传》。阅读这本书时,感觉作者文笔功底很深,特别是儿童时期的袁隆平。一个皮肤黝黑头上有着鸟巢的主人翁鲜活的显现在眼前。袁隆平小时很调皮,他特别欣赏孙悟空翻筋斗的本领,平时也总是翻筋斗,有次嘴里像木工那样含着未找到地方可施的钉子翻筋斗,结果钉子吞进肚里,急坏了父母,家人连忙让他吃韭菜,等着钉子随同大便拉出,全家人心里才安心。
袁隆平小时受母亲影响,母亲是大家闺秀生活在大城市会说英语,她从小教孩子们唱英文歌,跟孩子们讲尼采,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与泥土打交道,母亲喜爱种植花草,袁隆平从小对农园有着深厚的情感。母亲的教育从小就在袁隆平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以至于文革时期迫害知识份子也没有动摇袁隆平那颗坚持做实验的心。
袁隆平读书那时学校实行五分制,他则要求自己得三分,一首三分打油诗表达他的学习态度。他生活上懒散但专业上一丝不苟,他倡导观察力与创新能力。学生时代,他是学校游泳冠军;长大后在学校任职老师时,他是一名会拉小提琴的生物老师;在国外分享杂交水稻论文时,他是一位用英语翻译论文且流利演说的中国科学家。
袁隆平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有趣的老头儿,他在中专学校当老师时除了长年累月泡在田间做杂交水稻实验,有空时他也会拉小提琴、游泳、跳高、打排球、打麻将输了钻桌子,还爱看书,他喜欢看哲学方面的书籍,认同牛顿研制灯泡时有10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书中让人感受最深的地方是袁隆平千辛万苦试验杂交水稻的种子被红卫兵无情破坏的场景,他没有哀怨,在破坏的种子中寻找一丝生机,那个时代总有一群指手画脚的流言制造者,他没有过多的解释,专心做自己的事,相信事实会证明一切,这是他面对纷争时的一贯态度。
当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实验成功时,他成了赫赫有名的人物,面对光环,他时刻鞭策自己,不在成功中迷失自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把荣誉当做动力,去攀登新的高峰,科学如同跳高一样没有终点,只有一次次试验与突破。也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在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与扩展上他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纵观历史,横看社会,但凡有成就、干出一番事业的伟大人物,他们的身后大多都会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袁隆平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妻子邓则,邓则曾是他的学生,他们相濡以沫几十年。袁隆平长年生活在实验之地,家中一切都由邓则打理,文革时她坚定的守在袁隆平身边不离不弃,抚养孩子成长,随同袁隆平一起下田实验,袁隆平称呼她为“贤内助”,他在心里特别感激邓则对整个家庭的付出。袁隆平后来去外地分享科学经验他总是带着邓则一起,且对邓则无微不至的关怀。从中我们读到了一个有情有意的老头儿。
光环背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他成功了,发表了多篇论文,他的学生布满世界各地,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更多的远见,视野更加开阔。
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装满一桶水。这句话让我想起当下的工作,目前主要负责系统报工工作,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如何从营销订单的下达到中间的BOM运转以及到相关订单下达,库存入库,以及产品交出,成本的核算这之中的来龙去脉都需要了解清楚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从袁隆平小时她母亲对他的教育,想到自己对女儿的教育,多是停留在书本与说教,特别是这两年因疫情原因没有机会出门,女儿一直宅家,她将离开我去学校寄宿学校学习生活,希望她多观察,多向优秀同学学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