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学校给家长留了作业,要求写一篇小作文。于是,花了几个小时,从百度和知乎上找了材料,按照二年级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拼凑出了这篇小作文。内容全部靠抄,不具备任何原创性。家里有小学生的或许可以参考一下。
从两小儿辩日到天宫二号
孔子遇到了不懂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中国古代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孔子。有一天,孔子外出的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中午却像一个小盘子,所以肯定是日出的时候太阳离我们近。另外一个小孩说:早晨凉快,中午热,所以,肯定是中午的时候太阳离我们更近。两个小孩让孔子当裁判。孔子回答:这事我也不懂。
这件事记录在一本古书上,书名是《列子》。原文是这样的: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今天,人类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我们知道太阳是恒星,地球是它的行星,地球沿着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转,同时地球也在自转。所以,才会有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
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看到的太阳角度其实是不同的,比如说,乌鲁木齐的日出时间要比北京和广州晚三个小时。早晨九点,广州的小学生已经在上课,而乌鲁木齐的孩子们还没起床,因为太阳也还没“起床”。
反之,广州的太阳快要落山,乌鲁木齐的太阳还高挂天空。
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显得大一些,并不是因为它离我们近,而是因为大气折射的缘故。
折射引起视觉误差中午大家感到热,也不是因为我们离太阳更近,而是因为中午太阳直射,光线更强。
夏天热,冬天冷;在很多地方,夏天的夜晚依然比冬天的中午气温高。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地球和太阳的关系来解释。
地球公转是四季变化的根源从天圆地方到万有引力
天圆地方在古代,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看法:大地是平的,天空像一个圆形的屋顶,日月星辰就在这个圆形的屋顶上,而山川河流则在平坦的大地上。
天圆地方的看法比较接近人们的日常经验。但是如果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好多问题: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如果天空是一个圆形的屋顶,那么屋顶的外面又是什么?
地的边缘是山还是海?如果是海,海水是不是会流到地的下面去?如果是山,又是什么力量托住它?
还有更严重的问题:太阳落山后去了哪里?它会掉进海里吗?它会撞到大地边缘的山上吗?什么力量让太阳落下又升起?
于是,古希腊的一批学者提出了“地心说”。其中代表性的人物是托勒密。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地心说意识到大地是 “球形” 的,并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
随着技术的进步,天文观测的精确度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的破绽。另外一批学者提出了日心说。
哥白尼 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使得天文观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第谷、开普勒等杰出人物的努力,日心说进一步完善。在前人的基础上,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理论可以解释地球、火星和月球这些天体的运行规律,解答了困惑人类数千年的众多疑难问题。同时,基于牛顿的理论,人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人造的物体速度足够快,它就会和月亮一样,环绕地球,永不落地!成为一颗人造的卫星!
牛顿和万有引力人类的探索永无止境
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尤其是最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科学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中国人的探测器已经登陆月球和火星;中国的空间站指日可待。
空间站回顾历史,我们认识到:好奇心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即使是伟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明白的问题;即使是小孩子,也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何才能不断进步?
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地向前人、向专家学习;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于前人的取得的成就,尤其是,不能迷信前人。只有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勇敢地探索,人类的认识才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也才会更加美好。
展望未来,我们有太多的好奇和期待:
月球上能不能种菜?
火星上能不能住人?
太空能不能开旅馆?
沙漠能不能变成绿洲?
从中国孩子到中国的科学家,都对这些问题充满好奇。有些问题随着科学进步而得到解决;在解决了旧的问题之后,又会有新的问题提出。
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大胆提问。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