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朝诗人握个手》阅读笔记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明星朝代,无论是当时的人还是现在的我们,都心向往之。
她不仅有强盛的国力,繁荣的经济,还拥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唐诗。
我们谈到唐朝,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贺知章、王维、孟浩然……
在我们的眼中,这一位位如恒星一般闪亮、耀眼诗人,在诗与美的世界里,袖不染尘。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用作者的话说:这些天才诗人除了诗和远方,还有忙碌、疲惫的当下。
任何朝代的文人都希望“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在科举考试还属于“婴儿期”的唐朝,普通读书人想要仅仅通过科举一途跨越阶级是很难的,如果没有贵族背景,除了自己的实力,只能通过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获得名声,让统治者注意到自己。
想要成为“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人物,读书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作品,诗就是最容易被人记住的作品。
于是为了能让人记住自己,大唐的诗人们的疯狂“内卷”开始了。
唐朝特有的考试文化——行卷,让他们“一有空闲就写,一有感触就写,一有新闻就写”,大大激发了创作欲望,提升了诗文的产量。
诗文高产还不够,让自己出名还得有突出的文案和有创意的营销思维。
“同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写给当时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这封生动有趣的自荐诗顿时刷爆当年京城的“朋友圈”。
而陈子昂用当众怒摔重金买下的破胡琴的自我营销方式,吸引了众人的注意,成功上岸。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来看都不禁感慨:太卷了!
不过也只有如此“内卷”的诗坛,才能佳作迭出,成就不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