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多年前曾经参与一个编著教材《市场营销环境》的课题,那时候还只是局限于法律环境来思考营销行为,还没有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商业模式。但是接下来的几年,我们发现各种商业模式快速改变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于是不得不对此有思索和分析。
在学习心理学时,关于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否能被产业化,就出现过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可以的,只不过是还没有人能设计出这个领域的模式;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可以,毕竟每个人的心理问题是不一样的,很难标准化。总之,那时候老师还告诫我们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现有的职业,去专职做心理咨询工作,因为目前能养活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还不多。我倾向于第二个观点,因为我认为心理咨询其实是属于教育范畴的,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商业模式,而在于师资,因为教师即体即用。教育面对的是人,人是个性化的,学生有学生的特点,教师也有教师的特点,所以教育是关注,观察,陪伴和成长的过程,商业因素会导致教育的功利和目的性,这样培养出来的人会是畸形的。
曾经听到一位资深创业者说:最好的商业模式,必须是信用、信心、信息的三结合。深以为然。和合经济,共享共赢的模式是最好的模式,正如柏拉图所涉及的《理想国》一样,是完美的。这个模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所以人性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但是人性就恰恰是最不可控的因素。现在的人类正处于个个以自我为中心去定义世界的阶段,很难融合在一起。要做起来不容易,因此缘分很重要。
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为人类提供追求财富的更多机会和提升人类生存的品级不是科学的主要功能,更不是唯一功能。它只是客观上能为我们创造更多财富的特殊活动。真正的科学价值不仅表现在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之中,也应表现在道德理性和理智素养的中庸法则上。(摘自江山著作《互助与自足》)
在经济领域中思考商业模式,或许永远得不出正确的答案,跳出这个局限,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商业模式,或许会有更适宜的答案。
现在创业的整体环境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技术的变化速度以以往百年来不可想象的方式在运行着,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但,越是复杂的时候越要返璞归真,任何商业创新还是要遵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对社会总体要是友善的,对人类的进步要是正向的,而不是完全以竞争为导向,让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人类终极的资产是文化,终极的模式是公益,终极的竞争是人才。器物文明最终实现的方式是通过人工智能与人的创新、创化能力的融合来实现养资源的不足和以相养在的问题。制度文明是通过以分养私的自假阳动,以实现每人私到极致而成大公的智慧转换。精神文明终极实现是通过器物和制度的物理因果的终极成熟而对阴本之源的觉悟而解放出来的。三种文明型态的源头是阴本智慧本身的显化,这可以从人类史的思维模式的进化和现代物理学找到答案。人类所有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价值观和价值方向的危机,此理若明,只要我们有碗饭吃,就应该从立志成人成己的大问题着力,这样才能有源源不绝的底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