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171510/7c839405b5f7ee5b.jpg)
喜欢读旧书。
所以经常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人物和思想而去寻找自己迫切渴望阅读的书籍。也经常逛孔夫子旧书网,比如,最近搜了一本少年维特的烦恼,现在新冠病毒大肆流行,居家隔离状态的工作让人徒增不少烦恼。翻起此书,原来只是听到过鼎鼎大名,而不知何物,现在有幸可以拿出时间来细细品味一番。
这本书是绿色的封皮,不是颜色很深的,到了盛夏的那种老绿,而是春天万物复苏的那种嫩嫩的草绿,让人还未打开便对少年维特有了初步的一点接触的感受。
书薄薄的,但是字迹很密,应该还是可以读满一天的样子。哦,原来《维特》是用书信体的形式来展示的。
读了一句话,感受到少年歌德对事物的认知和强大的描绘能力:
“ 我认为谁如果觉得自己有必要疏远所谓下等人以保持尊严,那他就跟一个因为害怕失败而躲避敌人的懦夫一样可耻。”
除了在书中作者描述的心情和故事能有所感触外,读旧书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乐趣,因为是旧书,所以里面会有以前读者的痕迹。
比如突然被划出了一些或者波浪线或者圆圈重点标记,又或者出现一句两句但是读者的感念,比如扉页上写的对此书的评价:一曲爱情的颂歌,一首生者的挽歌 文。又或者中间插一句:暗示前程厄运 等等。看文字,比较清秀,应该是一个女生所写。
对我现在一个读者来说,这本书是85年印刷的,跟我年龄相仿,如此一来当时读此书的人又过了35年,假如当时是20左右,现在也已经55岁了,1985年能在读歌德书籍的人,应该在当时也算上流社会吧,也叫大家闺秀,知识分子,而或正在上大学呢。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大学,应该是文潮激涌的时代,每个有志青年都积极的奋发向上,意气风发,西方哲学经典盛行。或许这个读者当时也是如此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女,或者多才多艺,或者青春靓丽,或者羞赧安静,而又或者隽永智慧,善解人意,谁知道呢?
不知道现在这位55岁的妇人,现在如何?
每一个人生都是丰富漫长的,拥有着自己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