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梧州的(霉)豆腐渣甚有名。早年,广州六榕寺曾专门从梧州用冰藏运此品回去以做上等斋菜,香港还称其为“广西猪肝”。他们已经工厂化制作了,应该品质稳定,味道也应该不错。
网上说湖南也有霉豆腐渣。可惜这两种我都没尝过。
我吃的是我妈做的霉豆腐渣。我妈是山东人。
我小时候在东北农村,入冬后家里才做豆腐,才有豆腐渣。但是多数的豆腐渣都喂猪了。
偶尔我妈会把豆腐渣攥成球,放进豆秸中(日本人会把煮豆放在稻草中做豆豉),存于干燥洁净处。过十天半个月的(那时的发酵温度最低7-8度,甚至2-3度也有,最高15-16度),其表面会有霉斑,若其分布均匀,发酵便告完成。
扫去表面菌丝,切条,与萝卜条共炒,爽口美味。若能用猪油炒,则更妙。
当年我们磨豆浆用石磨,这种豆腐渣中不仅仅是大豆种皮,还有豆瓣小碎块。这种霉豆腐渣不仅有酱香,还有鲜味。现在想来用青椒丝炒也应好吃。
这种偶尔家做的发酵,因为微生物环境不稳定,品质也多有起伏。做得好时有两种口感:豆瓣碎颗粒细腻,香味浓郁,种皮馥郁中带清香,且入口即化。若做坏了,就只能喂猪了。
当年的大豆品种和如今的很不同,近年我尝试复刻,味道总是差。当然,如今城市的水质也不太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