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读《纳瓦尔宝典》。想想大数据统计我读书的大致分类,社会科学类和个人成长类书籍较多,文史学类的书籍少而又少。我写文字更加注重表达所想,直抒胸臆,酣快淋漓地表达我想说的,而耐心地调动感官去体验自身和外界的文字极少。这也许这就是我写不出华丽辞藻文章的原因吧。
今天读到关于寻找幸福这个章节。我又忍不住想多说几句。人生短暂,我很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幸福地活着,希望能够有一起走向幸福的朋友,也希望自己可以为社会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人有三种选择:改变现状、接受现状、逃避现状。
希望改变现状,却没有横下一条心去改变,希望转身离开,却没有毅然决然地离去。同时,又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现状。这种纠结和回避的态度正是人生中最大部分痛苦的来源。
这是《纳瓦尔宝典》中原文,我甚是喜欢。
所谓接受,就是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可以泰然处之:既来之,则安之。
我想到身边的胡拉特,他挂在口头的经典名言:家丑不可外扬!他的言外之意,每个家庭都有很多丑陋的事情,这是非常正常的。同时,不管家庭丑陋的事情对人身造成什么样的不利影响,那是不可以为外人知道的。
我对他这句话是一直是持反对态度的。家庭里面为什么要有丑事呢?为什么不可以让家庭内部多一些美好的事情,让我们乐意与他人分享。我们明明知道是丑事,为什么要去做,去伤害身边最亲的人呢?
“家丑不可外扬”包含着这些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认为是丑陋的,不足以外人道也。底层的逻辑是不接受当下生活中的人和事。事情都做了,害怕被别人知道,所以这个人知行相悖。隐瞒丑陋的目的是什么?真的是保护隐私还是想继续伤害另外一个人呢?
胡拉特常说的责备话:“你看谁谁谁。明明是她老公的错,人家还维护他老公的面子。你倒好,就是不给我台阶下。”可见,他是一个喜欢道德绑架别人的人。不敢把自己丑陋的一面公布于众,同时又对身边的人施加压力,予以控制,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丑陋目的。归根结底,丑陋的是他这个人的思想,而不是事情本身。
太多人都太习惯于去指责外界了,因为指责外界的确可以给我们带来短暂的优越感。越指责外界,越会觉得自己很棒。其实指责完毕以后,一切归于理智,就会失去指责那一短暂时刻的虚幻的快乐,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失落。
对别人的指责一般有两种目的。第一说别人不行暗含着自己具有优越感,第二希望控制他人。都包含着比较和欲望。都是不愿意接受现状的思想状态。
人如果能够排除大脑的垃圾,焦虑、欲望等等,让内心归于平静,对世界赋予我们的可以支配的资源表示感恩,我们就可以更多地感受到当下的幸福。
毕竟我们终究都归于尘埃。趁着生命还在,不要去对那么多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而烦恼,好好地享受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let It be。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