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章节中,作者曾透露过石越有北伐燕云的雄心壮志。这么伟大的事业,少不了人才辅助。潘照临早就向石越建议,要广罗人才,尤其是不被重视的有志之士。
为了发现更多的人才,在石越的推动下,白水潭学院召开了第一届技艺大赛。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会,经过《汴京新闻》的广泛宣传,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白水潭学院的学生。在这场盛会期间,几个人才走进了石越的视线。
第一个是秦观,没错,就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石越在酒楼包厢吃饭时,听到有人言谈不俗,让书僮请那人过来。没想到那人竟是秦观。
同席的还有冯京和刘庠。此前,刘庠因当面辱骂邓绾遭到弹劾被流放。邓绾滚蛋后,石越、冯京为刘庠求情,皇帝念刘庠有功,给他升官了。刘庠路过汴京,石、冯为他接风洗尘。
秦观入席,刚说了几句话,被刘庠嘲讽“老明经”,秦观反唇相讥说刘庠“少进士”。文化人骂人,一个脏字不带,损得人心里发堵。刘庠竟不介意,反而鼓励秦观。
石越知道秦观经济窘迫,建议他去白水潭附近居住,给报纸投稿赚点稿费,还可以兼职教员赚点生活费。
第二个是开封府那个想当将军的捕头田烈武。他去白水潭凑热闹,观看射箭比赛,对着选手们摇头,引起了石越的注意。石越以为他看出了弓的材质有问题,询问之下方知他是叹息选手们射箭不得其法。田烈武在石越的邀请下展示箭术,连发数箭都中红心,吓得有心炫耀的士子们不敢发箭。石越聘请他用业余时间教授义弟唐康和书僮侍剑射箭术。
第三个叫司马梦求,一介白衣,心忧天下,游历四方,目光如炬。身处江湖,他能够看到大宋“变亦亡、不变亦亡”的困局,对朝廷上下和新旧两党失望至极,曾想出家为僧。直到他读到石越的几本著作,听闻白水潭学院的种种情况,对石越心生向往。当田烈武为查军器监案严密监视在京都居住的外国人时,司马梦求一语惊醒梦中人,说破军器监案的本质。这是一个才智见识都不输潘照临,却比潘照临更多几分光明磊落的年轻人。石越一眼就看出他气度不凡,邀他和另外两位年轻人入府做客。潘照临看出石越想招揽司马梦求。
第四个叫吴安国,这哥们冷得跟块冰似的,轻易不开口,开口就伤人。司马梦求在酒楼和他套近乎,被他怼得下不来台。有个记不住职位名字的官员把吴安国引荐给石越。这哥们在名闻天下的石越面前也没什么好脸色。石越对他也没什么好印象。不过作者既然安排此人在这个时候露脸,想来也是个人才。
这四个人各有特色。秦观狂放不羁,田烈武敦厚恭谨,司马梦求卓尔不群,吴安国愤世嫉俗。加上潘照临、唐棣、侍剑、唐康,可能还包括白水潭案中持刀拒捕的鲁莽青年段子介,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天才少年蔡卞,隐隐形成了以石越为核心的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