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芝麻街》的创作经过是附着力因素法则的有力体现。
在把观念展示给学前儿童的过程中,一些细微但非常关键的调整,就能克服电视作为教学工具使用时存在的弱点,使电视上的内容变得令人难忘。
2.在流行潮中,信息的内容本身也非常重要。一则信息成功的具体因素就在于其“附着力”,它是否令人难忘?它本身是否能促成变化,激发人们采取行动?
3.那些使之具有附着力的因素常常都是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东西,就像旺德曼的金盒子(顾客在报刊杂志上的广告中找到金盒子,就可以免费获得任意一张唱片。)
4.对附着力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违反直觉的。发起预防破伤风流行潮所需要的,只是让学生们知道如何把破伤风一事合理安排到自己的生活里(通过增加一张地图和注射时间安排)。
5.在广告业,信息过量现象被称为“信息混杂”问题,这种现象使得任何一则信息都越来越难产生附着力。
信息时代使信息的附着力成了难题。但现实中可能存在一些强化附着力和把附着力系统地注入信息中的简单做法。
6.眼球运动研究表明,人的目光一次只能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被称为视觉距的范围内。
7.《芝麻街》的领悟:如果你能牢牢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你就能教育好他们。
如果孩子们获得的信息是正在发生令人不解的事情,他们就会失去兴趣。
8.学龄前儿童是想要理解事物和预测事物。对于他们来说,重复的确很有意义。
在一遍又一遍地看故事时,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通过预测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会产生一种确定感和自我价值感。
9.任何观念要对人产生震撼作用,关键之处都在于其内在质量。排斥和接受之间,能够风行起来和不能风行起来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比人们表面上看到的更小。
10.附着力因素法则: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种包装方法。
11.我们要把“传染性”与“附着性”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传染性”指的是信息的传播复制能力。“附着性”指的是信息是否能吸引人注意,使人印象深刻。
一行精华:
附着力因素法则: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那些使之具有附着力的因素常常都是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东西。
触动,反思,改变:
按照作者的说法,传染性与附着力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传染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传播者的作用之一,而附着力从根本上说是信息本身所拥有的特性,与信息传播者关系不大。当然,附着力强的信息更有利于传播。
附着力首先体现在信息的难忘程度上,其次,附着力还应该有在潜意识层面促进人们遵照执行的某种效用。
但是,很难用一些严谨规范的描述去规范附着力的标准,它在流行潮中起作用的情况往往体现于不同的案例之中,而很难推广。
可能世界就是因此而充满不确定性,无法预估,从而更加丰富多彩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