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天包万象天宽大,地藏万物地无疆。”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
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同样,人的肚量大,就看得宽,我们常说“宰相肚子能撑船"就是这个理。
南北朝的沈驎士就是个有肚量的人,凡事看得宽。
有一次,邻人一口咬定沈驎士脚上穿的鞋,正是他早几天丢失的那双鞋。
沈驎士说:“是您的鞋吗?”立即脱下给人家,自己赤着脚。过了不久,邻人发现是自己搞错了,又将鞋送还沈驎士。
沈驎士说:“不是您的鞋吗?”又笑着接过来,重新穿在脚上。
苏东坡对沈驎士的肚量很赞赏,认为“处事当如沈驎士”。
俗话说,“百人百性百脾气”,人总是有差别的。要求人人都是好样的,那不现实。所以首先要承认这个现实,这样也就能够宽容别人。
处世为人,要有肚量,要有气度,对别人的批评、误会,或者冒犯等等,都要看得宽,有容人之雅量。肚量大,看得宽,可以避开人生路上的很多深沟险坑,这样的人,往往无心求福而得福,不求避祸却无祸。
康熙年间,宰相张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与吴宅为邻。有一年,吴家建房子时占据张家的空地,张家不服,双方发生了纠纷,互不相让,于是告到了县衙门。因为张吴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
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写信向张英告知此事,想让宰相给家中撑腰。张英看完家书后,并不赞成家人为争夺地界而惊动官府的行为,于是便提笔在家书上批诗四句: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寥寥数语,寓意深长。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
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被“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所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被乡里人称之为“六尺巷”。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六尺巷”是一把人生的尺子,值得我们经常拿出来量一量;更是一种人生修养境地的隐喻,值得我们经常去走一走。常走“六尺巷”,修行正己,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走出人生的高天白云,走出无愧后人的历史评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