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机械师能看出你的车有什么毛病,是因为他们知道,你的车在还没出毛病的时候是如何运转的。许多人觉得经济学问题令人困惑,是因为他们对于一个正常运行的经济系统没有清晰的概念。
充分知道啥是正常,才能区分异常。但有时我们常见的正常其实是异常的,由此认为正常的异常推导出的异常,会产生更多的谬误。
2017-05-02
一旦我们把某种东西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对于那些熟悉的事物,我们就很难看清它的真面目,正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
熟悉会产生习惯的固定的思维方式,会对眼前的事一瞥而过或忽略无视
2017-05-02
我们很少注意到社会中还存在着秩序,也认识不到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社会协作过程。所以,开始学习经济学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先学会对我们每天都参与其中的社会协作的功绩感到惊奇。高峰期的交通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任何存在都有秩序,混乱中也有秩序。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给问题的思考添加一个新的因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意外的答案。
2017-05-03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到底指什么呢?正如其本身所暗示的那样,它指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结论
有时过程比结果更有指导意义,结果是由一个一个前后相连的小的结果组成
2017-05-03
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政策分析的结论。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经济学是对结论的推导过程的理解,而不是理解结论。
2017-05-03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以及群体的合作,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预期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人组成社会,人与人联系和相互影响,其动力是自身的利益和生存。从此人有了得与失的权衡,欲望与失望快乐与痛苦,选择与计谋
2017-05-03
经济学研究人们的选择及其无意的结果--这些选择的非预期的副效应
选择产生的结果,有许多是预料不到的。要考虑为什么会有出乎预料的结果,因为存在就是合理的
2017-05-03
像社会团体一样,政府的各个部门也都是由个人组成的,而这些个人基于他们预期的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人的本性改变不了
2017-05-03
一切都取决于人们把什么东西看作收益和成本,以及他们把什么样的价值观与收益和成本联系在一起
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取舍
2017-05-03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会关注三个方面:其一,个体的行为;其二,群体的合作;其三,前述两种活动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分析,综合,影响,联系。
2017-05-03
人都是要死的,所以时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稀缺资源,对于钱多得不知怎么花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你在山上滑雪一周,就意味着这一周你不能去海边晒太阳,无论你挣多少钱,你都必须选择
个人的时间,生命是稀缺资源。用一小时学习,就失去了用一小时玩。
2017-05-03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会澄清节约的过程,以及在稀缺性造成的约束之下的选择行为。
节约因为稀缺,稀缺造成约束,约束制约选择
2017-05-03
如果说个体经济行为的核心问题是稀缺性,那么群体经济合作的核心问题就是存在大量互不相同甚至互不兼容的个人计划
稀缺导致索取,差异导致交换交流。互补导致合作联系
2017-05-03
而当他们在特定情况下作出他们认为最好的决定时,他们是在作选择。他们的行为通过一个过程得到协调,这个过程本身并不仅仅是所有人的行为的简单总和。没有人(也没有一个中央交通调度员!)能通过群体合作来控制这个过程,然而这个过程却能协调全部个人决策
无形的手
2017-05-04
没有协作的专业化是通向混乱之路,而不是通向财富之路
专业化是分析,协作是综合
2017-05-04
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
有稀缺才有交换和合作的动力,有剩余才有其能力。
2017-05-04
们在追逐自身利益过程中的节约行为为他人创造了多种选择机会,社会协作是对群体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不断变动的净利益之持续的互相调节过程。
节约行为,是一种选择,因为自己的稀缺和拥有的剩余而权衡的选择,这也影响到他人的选择,为他人创造了多种选择机会。任何选择都是就交换,有得有失是同时存在的。我买3000的手机,得到手机,失去3000元和3000元买平板的机会。我用一小时看经济学,就失去一小时学英语或医学或睡眠的机会,也是失去了一小时的生命。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影响,社会协作是对群体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不断变动的净利益之持续的互相调节过程
2017-05-04
人们对于每条车道的净利益都很敏感,随时准备离开较慢的车道,进入较快的车道。这样,原来较慢的车道就会变快,而原来较快的车道则相应变慢,直到所有车道的车速相当,或者,更准确地说,直到没有人认为能从改变车道中获得净利益为止。
时间空间油耗也是一种净利益,利益的随时争夺和相互制约,直到达到一种制约的平衡,类似均等的平衡
2017-05-04
个体基于他们预期的净利益选择行为。他们的行为又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他人心中面临的选择的相关收益和成本。当一个行为的预期收益对预期成本的比率变大时,人们就多做点,反之,当这个比率下降时,人们就少做点。
净利益是变动的,随着时间价值观得失多少等因素变动
2017-05-04
当人们用钱来衡量一项行为的收益和成本时,一点小小的变动就会使很多人改变他们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这一改变的方向与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更趋一致。这就是在分配各种可用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时,社会成员之间合作的主要机制。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
馄饨中有序,有序中馄饨。利益稀缺是动力,钱是媒介和润滑剂,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高的确定可信利益是最高动力
2017-05-04
经济体制是人们追逐利益、互相协作的方式和手段,是由"游戏规则"决定的。在本书中,这个短语将反复出现。人们是充分利用稀缺资源,还是糟蹋这些稀缺资源,经济游戏的规则对解释这个问题大有帮助。
经济体制就是游戏规则,是在无形的制约下的自由度,正如地球引力制约人飞翔,但有行走的自由度。但总有一部分不甘于现状的人希望摆脱这种制约负束,正如人发明飞机摆脱了引力。
2017-05-04
规则影响激励。
同一情况下,不同的规则导致不同的蛋糕分法,为更高效的省力的获得,这种获得无论物质的或精神的,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产生不同的后果
2017-05-04
不管"游戏"指商业、政府、科学、家庭、学校、交通、棒球还是下棋,"游戏"的参加者至少要粗通规则并同意遵守这些规则,否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规则必须相当稳定。尽管规则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但还是得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这样人们才能了解规则,并依照规则行事。
规则稳定,因人人遵守,游戏才能流畅进行。规则是在自由基础上的不自由,是馄饨中的有序。改变规则会增加内耗和规则所预期的浪费,改变规则导致优势略式的对比变化,改变规则后的失衡会达到另一种形式的平衡。
2017-05-04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大多是依照他们了解并一致遵守的规则进行协作。当规则有争议、不一致或是不清楚时,"游戏"就倾向于崩溃
规则间的不一致,会导致某些规则崩溃。规则或规则的改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2017-05-04
在20世纪90年代,中欧和东欧的几个国家试图从中央计划、官僚控制的经济体制过渡到分权的市场经济体制,它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在它们玩新"游戏"之前,缺乏一套清晰的、为各方共同接受的规则。如果你到国外去旅游,那里的文化和你的文化背景迥然不同,你又不通当地语言,这时,如果当地社会的游戏规则突然乱套,你会感到一定是出了什么事。人们不知道别人对自己期待什么,也不知道对别人该期待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协作迅速崩解,原先互惠互利的交换让位于对新规则的观望,最糟糕的是,破坏性的争斗会占上风,最终会确立一套只对一方有利的规则。
本来已经平衡的规则被打破后,利益协作的稳定性也随之而逝,新的规则在混乱中产生,蛋糕的新的分法就与过去相异,有的多分,有的少分。
2017-05-04
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下,你买一辆车,或者是买一包零食,都是产权的交换。现在,你获得了车或零食等物品的所有权,卖方获得了现金的所有权。
所有权是交换的基础前提.
2017-05-04
正是通过决定某物在某种情况下属于某人,私有产权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激励。但是,一个产权明晰的体制不可能一夜之间建成,而必然是一个长时段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习俗、道德、技术、日常实践共同作用,才会建立起一种可靠的模式。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变革运动,必然意味着废除旧的产权,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建立新的产权模式。这种运动的结果可能并不是市场协作,而是混乱
长期的平衡互容,使制度秩序趋于稳定,剧烈的变革,会打破这种稳定,混乱秩序,而适应新的平衡需要很长时间
2017-05-04
经济学理论的基本预设,即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以及群体的合作,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预期的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个人,联系,选择,收益,成本,合作,社会。人生是一个一个选择的累积,这个选择也影响到其他人。
2017-05-04
毫无疑问,经济学理论试图解释这个世界,其假设就是世上之事都是人们选择的结果,特别是无意的结果。
假设某种选择会产生某种结果,并分析其意想不到的合理性
2017-05-05
经济学理论看重个体,这一点与重视选择密切相关。我们的日常语言常常将这二者混为一谈。因为实际上只有个体进行选择,所以经济学家在剖析企业、政府、国家等集体的决策时,总试图确定集体之中个人的选择
淘宝的兴起就是个体对购物的选择的自主性所致
2017-05-05
一个经济学学得好的学生应该很快就能懂得是个体在作决策和选择,而不是集体自身。
集体和,制度和规则做不出主动性选择,主动性在其中的个人的组合
2017-05-05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确实假设人们的行为是在比较了收益和成本之后做出的,强调了人类行为的工具性,这样做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很多重要的活动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比如,一次热烈的谈话,或者一场友好的网球赛。
有的行动前要考虑得失,即收益与成本,人利用工具的目的是为了更容易更节省的达到目标,人的行动也是如此。某的有物质的,有精神的。
2017-05-05
经济学家被指责有亲市场的偏见,这也许更应该看成是他们对某些社会制度和游戏规则的偏好,这些制度和规则能使人们在互相交换的过程中获益更多,能使生产效率更高,总之,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获益。
好的制度和规则能使更多人获益。某些制度和规则使少数人获益。任何制度和规则都会影响人的得失,有的人获益,有的人受损。
2017-05-05
面说到的那些真的是偏见或者成见吗?我们为什么不能称其为信念(或者干脆就称其为结论)呢?经济学家通过观察稀缺性、选择、权衡及其结果来解释社会现象,不正是因为这些能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吗
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用另一种观点来分析问题
2017-05-05
笔记来自iReader Plu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