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席琪修习论语
席琪修习论语第168天

席琪修习论语第168天

作者: 席琪 | 来源:发表于2023-09-06 06:24 被阅读0次

修习经典第168天

修习论语第28讲《判断小人的第一标准》

上一章我们讲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一个人在家庭当中能够善事父母,善事兄长,这是他在社会上能够取得所有成就的底层的逻辑,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的话,你在社会上所有的成就,都是没有根基的,最终你那些成就也都是镜花水月,你当官最终你会为官所害,你挣钱发财,最后会被钱被财所害,你做什么事情,最终都会害了你自己。

为什么,你缺乏一个基础就是孝弟和仁爱之心,而通往仁爱之心的根本的道路,就是首先你要解决好你家庭的两个重要的关系,善事父母,友爱兄长。

所以中国古代的皇帝,不论是王朝怎么变更,所有的皇帝都不会更改,一个根本的立国的理念,那就是朕以孝治天下,你选用的所有的官员,文官,直官,一定是大孝之人,以此作为第一判断标准。

从汉代的时候我们讲举孝廉,那个时候没有科举考试,怎么来选拔官员,不只是汉代,再往前从尧舜禹的时候开始,怎么会选拔舜上来,尧为什么会选择舜帝,原因是舜帝有大孝之名。

所以说在所有的人都在人堆里隐藏着的时候,作为明君的第一判断标准就是如果你是大孝的话就首先用你,所以孝与逆从这一点上就可以提现出来。

而我们现在社会,我们更多的注重才能,而忽略了他的品德和品性,忽略了他的根基,所以我们才会有那么多的官员,上任之后,看到钱以后,被腐化了,看到权以后被俘获了,慢慢的变质慢慢的腐败,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他的不孝顺。

我们看看所有的贪官,他可能自己会存好多钱,几个亿的,然后把钱都放到屋子里堆积成山,满足自己的私欲,但是你会发现,他并没有把钱拿出一些来给他的父母改善改善,没有,我们很多的这种腐败案例当中,都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人如果他真的孝顺父母的话,真是大孝之人的话,他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不会做违背自己人格品格品德的事情,所以我们在选择人的时候,判断人的时候,孔子儒家告诉我们的第一标准便是孝弟。

我们选官先要选他在家里是不是一个孝子,历代都是如此。我们选对象,说这个人是不是孝子,是孝子我们就选他,为什么,他能对他的爸妈好,对他的兄弟好,那么他对我也不会差。

但是我们现在慢慢的我们的鸡汤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选人不看他的孝行,甚至孝反而成了被诟病的一个理由,比方说宝妈什么等等,所以这个需要我们再深入的去探讨探讨。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个人他不孝敬父母,一定不会对你好到哪去去,连自己最亲的至亲他都反对,会喜欢你一个女孩子吗?他能喜欢你到什么程度,这个人能用到什么程度,对社会能有什么用,他的品行上,他的底色真的是健全的吗?所以这些都需要打一个问号。

所以我们现代社会,更多的是注重能力,注重他的能而忽略了他的德,注重他的才而忽略了他的那个性格底色当中的那个仁那个孝。

所以判断一个男孩子,判断一个女孩子,判断一个官员,第一标准就是这个人爱不爱他的父母,友爱不友爱他的兄长。

所以现在好多女孩子也很郁闷,说男同志怎么样,也就是说好多时候是在家庭领域当中,男孩子他的这种表现,是不是能够友爱家长友爱兄长,孝敬父母的同时还能够保持他的这种品格人格的这种独立,这也是一个判断标准。

所以判断一个人,我们不能简简单单通过他的言语,所以下一句我们讲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感恩老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席琪修习论语第168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lk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