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农村出生,经受过的苦难与艰辛甚至比作者卖米的经历更惨淡,我深深体会到作者卖米经历的辛酸,也能体会她母亲心中的酸甜苦辣。小时候,我也曾跟着父母挑米赶早市,凌晨3、4点钟就赶路,大概10里左右的路,父母挑着百来斤,我就用小筐挎个10几斤的,一路上,父母的扁担左肩换右肩,我的箩筐是左胳膊湾换到又胳膊湾还得左手换右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抱怨,连我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不喊累,累了就闷头跟着父母的脚步,心里只想着尽快赶到市场。偶尔心里还会冒出一些有趣的话题。父亲很会说故事,他总会逗乐我们,我也很喜欢听他说故事,那时候我觉得父亲是最博学的农民。所以,每次不管和父母在一起干多重多累的活,几乎都没有埋怨过他们,也不羡慕小伙伴们的轻松,而且每次干完活都好像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很有成就感,而且更觉得村里只有我们一家的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最充实最开心。
如今,回想起童年,每一次和父母赶集,每一次和父母在田里挂灯夜收(夜以继日赶收庄稼),每一次冬天陪父母夜以继日烧窑砖,每一次深秋在挖藕队砍刀下抢拾一些像样点的藕头(藕头可以家人当菜吃还可以喂猪),每一次天不亮就拎着一篮20个或30个鸡蛋上菜场去卖……那些都不是苦难,反而是我脑海中最美好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