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津大学读书,首先需要学会的就是自主思考。每年开学之前学校会分发的课程一览表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在这里也没有硬性要求学生必须学什么或者一定要去教室听课,老师一般也不会站在讲台黑板前给大家上课。更多时候学生需要主动研究自己感兴趣或者关心领域的课程,并且积极主动地展开自己的学业。
上课时老师会和同学围坐成一圈,面对面地讨论。除了在上课最开始阶段简单介绍一下讲义内容,绝大部分时候都会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回答,还可以根据他们提出的建议调整授课的形式。这样的授课方式确保了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上课过程中积极努力地思考、参与,训练准确表述自己的观点。
另外每周教授会有一次指南课程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围绕课程的知识或者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的探讨。教授会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小论文,而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在检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向他人提出意见或者表达观点的能力。通常这种的授课形式会让许多学生倍感压力,但却扎扎实实地训练了他们如何有效地通过对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作者以前在日本的时候始终无法体会学习的快乐。后来在留学过程中终于悟出了什么才是学习的乐趣。美国的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将教育的目标分为头脑、心灵和身体三个层面。其中“记忆”“理解”和“应用”属于低层次思维技能,而“创造”“评价”和“分析”属于高层次思维技能。学习的乐趣并不是通过努力就可以收获的,而是要设法让自己掌握高层次思维技能。
通常日本学生在接受早期教育的时候,老师会提出背诵、理解和解决应用的要求。这个过程是相当枯燥的,而且无法体会到创造性的快乐。而在牛津读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大量阅读。这样的积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信息,并且在老师启发和引导下对这些资料进行梳理、评价以期获得有价值的内容,因为最后有一个输出过程来检视其分析、整合、表达的能力,再通过讨论纠正可能的认识偏差。
与别人的对话也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学生们常会被严厉的教授逼着绞尽脑汁去思考如何应答难题。对他们来说掌握批判性思维和与人讨论的能力是重要的必修课,甚至远比课程本身的知识更具价值。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都会养成自问自答的习惯,这大大提升了日后遇到复杂情况的思辨能力。
“学习”这个词在拉丁语中的含义是“热情,执着、拼搏”。在牛津大学,学者们废寝忘食,不停查询资料进行研究的情形司空见惯。作者说这种专注让他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学习时充满动力。相信他之所以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掌握了这一技能。思考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在我们的教育中,学生也非常缺少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更多地加以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