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传》

作者: 果壳之王 | 来源:发表于2022-08-15 08:35 被阅读0次
崇祯是一个富有争议的末代皇帝。他不是昏君,十六岁扳倒魏忠贤;他勤勉,孜孜求治亲力亲为;他有政治气节,宁可殉社稷也不苟活。然而,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致使群臣离心离德。他夜以继日地操劳,希望力挽狂澜,然而事与愿违,他越作为,错得越多,最终让明朝走向灭亡。

读《崇祯传》让人感慨万千。你会觉得崇祯明明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并不昏庸,而且能力很强。在明朝的历史上,崇祯绝对不是一个糟糕的皇帝,因为明朝很多皇帝根本就不上朝,二十年不上朝的都有,而他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崇祯特别励精图治,想要做一番大事,反而使得明朝最后走上了灭亡的道路,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崇祯皇帝最有名的一句话:“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得到很多历史学家的认同,很多历史家认为明朝的衰败不是始自崇祯,而是始自万历。万历那个时候才是明朝的转折点,而崇祯如果生在万历年间,说不定是一个好皇帝。
万历和崇祯之间还隔着两代皇帝。崇祯叫朱由检,是泰昌帝朱常洛第五个儿子。泰昌帝接了万历皇帝的位,但是继位不到一个月就驾崩了。朱常洛的驾崩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野史相传是万历皇帝的郑贵妃在搞鬼,所以他寿命很短。

朱常洛把位子传给了他的儿子朱由校(即天启帝)。朱由校是崇祯的长兄,他没有孩子,他是一个木工高手,整天在后宫做各种木工的研究。他不是简单地打造家具,而是造出来一些有机关、有机巧的东西,很多太监、宫女围着一块儿拍手叫好,是一个发明的爱好者。 朱由校最常说的话就是“朕与厂臣”,“厂臣”指的是东厂太监魏忠贤。朱由校等于把掌管整个天下的权力赋予了魏忠贤,而自己基本上不问政事。魏忠贤和朱由校的乳母客氏一内一外,互相勾结。朱由校没有一个孩子成年,所有的孩子都早早地夭折了,甚至有的孩子刚怀上,就被他们害死了。所以朱由校没有一个孩子,到最后只能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崇祯就是朱由校唯一的弟弟。
朱由校在别的事情上很糊涂,但是唯一一件事做得很对,就是他始终对自己的弟弟特别好。他经常把朱由检拉在身边,还曾经讲过一句话叫作:“吾弟当为尧舜。”最后,天启帝在驾崩之前把皇位传给了朱由检,朱由检于1627年继位。

崇祯继位时,魏忠贤其实是动过叛乱的念头,他曾经设想过,还和客氏商量:我们谎称皇宫内有一位皇妃怀孕了,或者我们从宫外偷一个孩子进宫,就说这是天启帝的骨肉。这样的话,魏忠贤就可以继续听政。
但张皇后是坚决反对的,她执意要把皇位传给朱由检。魏忠贤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去联系自己的走狗兵部尚书崔呈秀,说咱们能不能现在就起兵,直接造反,把皇权夺下来。崔呈秀有点紧张,当时说:“恐外有义兵。”魏忠贤只好无奈地接受了崇祯皇帝上位。
崇祯皇帝进宫的时候多紧张?张皇后作为崇祯皇帝的嫂子,跟他交代了一句话:“勿食宫中饮食。”崇祯帝于是自己带着干粮进宫。第一天晚上,崇祯皇帝一个人坐那儿不睡觉,旁边有侍卫,然后他把那侍卫叫过来说,来来来,把你那剑给我看看。然后侍卫把剑拔出来给崇祯皇帝看。他借口把玩这把剑,就没还给侍卫,等于崇祯皇帝自己拿着剑坐了一宿。
他刚一进宫,魏忠贤就给他送进了四个美女,而且那些美女的衣带头上都会有一颗香丸,那是一颗迷魂香。当朱由检看到了这些女子身上所带的迷魂香的时候,眼泪都下来了,感慨地说了一句:“皇考皇兄皆为此误!”意思就是我的爸爸短命,我的哥哥短命,都是被这件事害的。

崇祯帝坐稳皇位后,利用权衡之术,慢慢铲除了魏忠贤。他深知用人为第一要务,不拘一格起用人才,但用而不专,疑神疑鬼,搞得臣下畏首畏尾,离心离德。他的疑心可能是来自那种不安全感,但是在治理朝政的时候,需要的是放手、信任,甚至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臣下的人有容错率,才有可能把这件事情做好。 挑毛病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如果一个皇帝精力旺盛,又喜欢挑毛病,那么底下的人肯定是每天忙着补错,哪有时间去构思更大的事,做创造性的工作?当一个领导没有领导力的时候,结果就是上下都累,领导也会抱怨自己非常累,员工也会抱怨这活没法干,所以崇祯认为自己“自御极以来,夙夜焦劳”。
他勤于政事,事必躬亲,常朝从不停辍,十七年来未稍懈怠,但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终于成了孤家寡人。及至魂归煤山,陪他而去的只有贴身太监一人,愿为他的社稷殉葬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一个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令人感到震撼,思绪万千。明朝建成已经多年,有这么多的积弊,得一样一样地干。但是崇祯太急于求成,什么都想一下子做好,反而会导致明朝元气大伤。
历来为开国英主写传记者多,为末代皇帝写传记者少。然而,创业难,守成更难。开国英主叱咤风云的英雄业绩,读之令人振奋;末代君主于内外交困之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壮一幕,读之令人感慨,发人深省。

相关文章

  • 《崇祯传》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猫 朱由检仓促之间由藩王变帝王,开启跌宕起伏的悲剧人生。在位十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励,以雷霆手...

  • 《崇祯传》

    崇祯是一个富有争议的末代皇帝。他不是昏君,十六岁扳倒魏忠贤;他勤勉,孜孜求治亲力亲为;他有政治气节,宁可殉社稷也不...

  • 《崇祯传》解读

    列夫·托尔斯泰:“皇帝是历史的奴隶。”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作者是明史专家樊树志先生,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教授...

  • 《崇祯传》有感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皇帝是历史的奴隶。”这本书来了解这么一位不太自由的皇帝,他就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 《崇祯传》笔记(22.1.15)

    这本书留给我们的问题是勤勉皇帝,为何丢了江山?警示当下努力管理组织管理者和带领团队的领导们。 以前对崇祯皇帝的了解...

  • 听《崇祯传》有感

    中午吃完饭,本来想看会书的,但一番运动下来,感觉有点疲惫,就去休息了。躺在床上却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找出听书软件,看到...

  • 乱世——情深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连夜传召文武百官商量对策。 太和殿里,崇祯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的望着跪...

  • 2020---Looking back on the year

    明朝亡国研究陋规:明朝的腐败与反腐败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崇祯皇帝传奇 日本历史的研究明治维新六十年 重读若干...

  • 从历史中感悟

    今天听了一本《崇祯传》,书中认为崇祯在历代皇帝中并不能算是昏君一名,反而应该算得上是明朝中励精图治的勤政皇帝。那么...

  • 明代家丁的强悍是您想不到的

    楚云婷 尝读《明史•刘文炳传》,提到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也就是李自成所率农民军攻克北京、崇祯帝在煤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崇祯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pk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