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拆09)如何深度学习

(拆09)如何深度学习

作者: 学习者如心 | 来源:发表于2023-11-02 19:28 被阅读0次

几年前参加过一个传统文化课程,讲师大约70多岁,气质儒雅,他引经据典,从古代哲学到现代文化思想,信手拈来。听他讲课,一边感受着国学的魅力和价值,一边敬佩老师的深厚渊博的学识。

课程快结束时,讲师讲到他自学国学的历程,他60岁退休开始学习国学,当时他每天学习到深夜,记国学笔记,背经典语句,学完后怕忘记,又到处找人去讲新学的内容,就这样慢慢积累了很多国学知识,开始在全国宣扬传统文化。

老师在学习国学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年龄太大,记东西很困难,在加上文学知识基础薄弱,理解力也不够,在学习国学的路上,他面临着无数的困难,但又努力去克服。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努力学习,每天听20分钟讲解一本书的音频;热衷于穿梭在各种快速学习营,“60天朗读变现营”、“21天写作变现营“、“10次课视频号变现营”......

很快地,我们变成了被快速变现营收割的一波又一波韭菜,但最终却只学了皮毛,甚至有的人连皮毛都没学到,只是“参加过”而已。

无一例外,希望拥有一项技能的愿望落空,更谈不上变现。

其实我们知道,掌握一项技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但内心却又存在侥幸心理,希望自己是那个例外,可以投入很少但是收获满满。

一个原来是卖丝巾的视频号博主,后来转行在视频号播放读书,粉丝们建议她开直播讲书赚钱,博主说我卖丝巾卖了20多年,我卖丝巾能赚钱,但讲书不行。

博主又说,你们只看到人家讲书赚钱,以为谁讲书都能赚,其实人家拥有专业的知识背景,你要相信各行各业能长期赚钱的人 ,都是拥有专业能力的,视频只是给了他一个平台而已。

这就是专业的力量!我们要想专业,就要进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不是20分钟听完一本书,也不是10堂课学会投资技能,更不是每天只啃书本知识。

深度学习是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的学习方法,它包含三个步骤:学习高质量知识、写出来、讲出来。

下面我详细讲一下怎么进行深度学习。

1.学习高质量知识

高质量知识,指的是一手知识,比如经典、原著、学术论文等等

有一手知识的说法,自然也有二手知识、三手知识,甚至N手知识的说法。

一手知识学起来很枯燥、很累、学不懂,甚至还学不下去,这时候我们可以学习二手知识做为辅助。

比如看《论语》,但是看不懂,可以看解读《论语》的书籍,这就是二手知识。当然,世面上解读论语的书籍也有经典书籍。

再说三手知识,有近代的作者解读论语时,参考了古代其他人对《论语》书籍的解读,这就是三手知识。

再比如学中医,很多人说要看《黄帝内经》,但是普通人看不懂,这时候出来一本解读黄帝内经的书籍,我能看进去,所以我可以先看解读,解读就是二手知识,等看完了解读,我再回头学习《黄帝内经》就容易理解了。

所以二手知识、三手知识我们都可以学习,但是只能做为学习一手知识的参考,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学习一手知识,那样才会有我们自己的思考。

2.写出来

看到有触动的知识点,要用自己的语言把学到的知识点写出来。

写出知识点并不是简单列出书中的内容,而是要结合自己的经历、观点、知识等,重新对知识点进行描述,解释清楚要写的知识点。

比如我在学习中医时,读到一句话:“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我想写下来,但如果只抄在笔记本上,那还是书中的观点。

这时候我想到《素问》里讲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上下两句话联系起来,我在书中写了以下几行字,“阳属热,阳在外,所以阳虚则外寒; 而阴属寒,阴在内,所以阴虚则内热。”

写完我又想到,我怕冷,天还没凉我就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怕冷是外在的,所以我是阳虚。

就这样,所学的知识连起来了,当然,确诊一种病症还需要看其他症状,我解释得不够准确,以我目前初学的这点知识,只能连接到这里,以后再学习到新的相关知识点时,再慢慢把现有知识进行连接。

包括你看到我现在的这篇文章,也是看了某个片段后(最后面引文),用我的语言写出来的。

总之,写出来并不是只写书中罗列的知识点,而是要把过去的知识连接在新知识的内容上。

3.讲出来。

把整理后的知识讲出来,对着镜子讲,讲给别人听,讲给专业的人士听,总之要讲,而且要讲得通俗易懂。

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学到新内容,明白了,理解了,但是让讲出来,却讲得磕磕巴巴,或者干脆全忘记了。

所以只有讲出来,才能把知识变成了自己认知的一部分。


以上内容为练习复述能力而作,原文如下:

深度学习有以下3个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这样的学习必然要放弃快学、多学带来的安全感,要耗费更多的时间,面临更难的处境,甚至还会“备受煎熬”。但请一定相信:正确的行动往往是反天性的,让你觉得舒服和容易的事往往得不到好结果,而一开始你认为难受和困难的事才能让你真正产生收获,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逐步改进。
一是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比如,我们可以读经典、读原著,甚至读学术论文。经典的一手知识已经经过时间的沉淀,其价值已被证明,值得精耕细读。我们要放弃那些“几分钟读完……”“每天一本……”“十堂……课”的干货幻想,虽然这些方法也能带来一些启示,但终究是支离破碎、被人咀嚼过的。
亲自钻研虽然更艰辛,但能感受到深度理解产生的真正快感,这比吸收浅薄的二手知识不知道要舒服多少倍。读书这件事最好不要请人代劳,从长远看,终归是要自己获得挖矿的能力的。
二是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
因为简单的知识陈述无法达到深度缝接的效果,只有做到知识转换才能用旧知识体系对新知识进行深度缝接,所以在重构时,我们可以只取最触动自己的观点,其他观点可以放弃,即使它们很有道理。
如有机会,我们还可以花足够长的时间去打磨一个主题或观点,当一个你精心打磨的作品打动了别人,它产生的影响力将远比每天都写但缺乏深度的思考要大得多。
而且,写作具有复利效应,我们写的文章随时可能被他人读到,这样也间接达到了讨论交流和教授他人的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09)如何深度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pn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