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传承

作者: 9a02e58ec6b1 | 来源:发表于2018-06-21 17:26 被阅读199次

01

一直清晰的记得这样一个画面:

寂夜,月光如水,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坐在后排的我。

父亲对我说:

“你爷爷会木匠,我后来既学了木匠,也多学了一项本领,做电工。你长大后,争取既学木匠、电工,再多学一项别的手艺技能。这样,一代人比上一代人都要多学一项本领。”

那时,我还在读小学。

但这个画面却如昨日发生般清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02

我想,至少在当时,我是很认同父亲的这个想法的,或者我当时是以我的父亲为荣、为榜样,并愿意这样去做的。

否则,这几句话不会如石碑上的文字般镌刻得这么深、这么久。

的确,父亲一直也是想引领我这样去做的。

稍大时,父亲会教我使用一些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之类;也会教我在带电状态下接电线(虽然后来知道这是极不安全的)、怎么绕电线修电动机(现在电动机也没有人去修了,坏了直接换就可以了)。

然而,回想父亲每次教我时,我实际上都是极不情愿的,因为那些东西都不大能燃起我的兴趣,我也一直没学个所以然来。

可能心里一直知道父亲的初心,在极不情愿下,也不愿太拂父亲的心意,也会装模作样的应付学几下。

父亲希望我能传承他的手艺,就像爷爷希望父亲传承爷爷的手艺一样。

而且,父亲的确做到了,不仅传承并且发扬光大乃至发扬扩大。

记得父亲说过,以前学木匠,不仅要学传统木工,还要学雕刻,学画画。

因为那时很多人结婚,做那种传统的木床,也真是要雕栏画栋,雕成龙头凤头,外面装饰还要用油漆画成花鸟虫鱼各色人物。只是后来不流行做那种传统床之后,父亲学的那些雕刻和画画,就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只是小时候偶尔给我雕个木剑什么之类,早已不知去向。

就我所知,我们老家的床和我姑姑的床就是父亲亲手做的。不说别的,就是那些画画的工夫也非三两天能够练就。

去年,父亲给我们家小朋友画个鸟作示范,三两下随手勾勒,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直感叹,他们真是被耽误的一代画匠。

03

再到后来,木工不是那么吃香时,他又去学电工,因为在七十年代电工还是很少的,或者说在他们当时的时代、在当时他们所能接触的世界里,认为电工比木工还是“新潮”一点、更有前景一点。

父亲先在村里当电工,再到乡里的农机厂,据说是跟着一个从武汉来的师傅学,据说还“发明”了变压器的改良方法,当然那种“发明”是一种局限于自己工厂使用的创新方法,不会去搞什么发明专利的。

后来,大约在80年代初,乡里筹建砖瓦厂,父亲便被以“懂技术”的身份请去做电工,后来还一度兼做木工。

在那里,一呆就是几十年。

在那里,有我儿童、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记忆。

04

印象中,父亲钻研的精神是远近闻名的。

小时候上课时说到陈景润的故事,说陈景润思考数学难题时,经常不知白天黑夜吃没吃饭,我就不自然的会想起父亲,因为思考问题,骑车回家骑到隔壁镇才折返、付钱买了东西却忘记拿回来的事情他也没少干。

因为他做事很“入迷”,脑海里全部心思只装着他想的事儿。虽然常被人嘲笑,但现在想来,这正是他“专注”的体现。

为求答案,他会竭尽全力。

至今还记得,在我读初中时,家中的书柜上摆满了很多关于电工的书籍,甚至还有我当时觉得是“天书”的高中数学、物理教材。

要知道,父亲读到初一便因家境原因辍学了。这一切,都是靠他的自学。

自学的目的也不是拿到什么毕业证书,或其它的资格证书,那时的电工有点像以前的“赤脚医生”,不是靠外在的学历或证书来包装,而是实在的技艺和口碑。如果以前需要那些证书,我相信父亲也一定可以拿得到。

他自学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做一个有真本领的称职的电工。

05

然而,我没有像父亲所希望的那样传承他的手艺。

也许,他曾经失望过——我不仅没有学会他的电工活,甚至也没有学会爷爷的木工活。

可能更失望的是——我对这些都从来没有感兴趣过。

然而,或许他也能渐渐理解,时代的变迁,已不是当年要“学门手艺”去立足的年代,当然,现在仍需要“手艺”,只是“手艺”已不再完全是当年的“手艺”。

06

后来,我做教师,转学法律,通过司考做律师,在职考研。

似乎在不知不觉中,秉承了父亲的那股韧劲。

或许,父亲真正希望我传承的不一定是那个木工电工的手艺,而是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更有永不停步的坚韧毅力。

父亲那个年代的老手艺、老工匠也许离我们渐行渐远,但父亲那个年代像父亲那样的“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相关文章

  • 父亲的传承

    01 一直清晰的记得这样一个画面: 寂夜,月光如水,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坐在后排的我。 父亲对我说: “你爷爷会木...

  • 父亲的传承

    记得在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里,黄磊说过:“一个家最有意思的传承就是食物,你会永远记得你爸妈做的好吃的食物。” 这...

  • 父亲的传承

    悲伤的音乐里,摇曳的烛光中,透过模糊的泪光,我依稀看见了父亲的样子,听见了父亲的话语。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天空...

  • 传承,来自父亲的......

    早上看到儿子在微信里的一篇记事,一张照片,一句话。 远在英国的孙子已经一岁四个月了,是全家人的生活中心,每周末两地...

  • 阅读推荐 云水禅心KL《父亲》

    推荐理由 压弯父亲背和腰的生活 压不弯父亲传承下去的力量

  • 传承父亲这个角色

    有一次,刚刚参加完朋友的婚礼,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和爱人聊天。我说,想想一二十年后,女儿们纷纷出嫁,我会好难过的,你...

  • 父亲的用心传承爱

    在《心若菩提》里曹德旺写到,记得那时母亲常说:“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

  • 父亲传承给我的那些优点

    上周末是父亲节,007早发出父亲节征文活动,我的朋友圈也比父亲节的祝福霸屏。本来,我也提前想要写写父亲,可是写了一...

  • 原创:读懂父亲,传承家风

    头戴一顶铮亮的安全帽,身着一套深蓝色的工作服,脖子上围着崭新的白毛巾,脚穿一双高腰靴子---这是童年时期,...

  • 爱的传承-记我的父亲

    很小的年纪就喜欢喝茶,是因为父亲每次夜晚赶稿的时候都会沏一壶茉莉花茶,三杯茶,一颗烟,频率很固定。每到这时,我和弟...

网友评论

  • 衣然小读者:看到您的文章,我非常能感受到父亲对子女的那份情感依托。因为年代原因,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而造成的恐惧。
  • 小豆芽啊:看了你与父亲的故事,感到你是幸运的,你有一个能工巧匠般的父亲,你也传承了父亲的韧劲和精神,在自己的生活中取得了很棒的成就。
    只是,父爱果然是深沉而又不易表达的,故事中没有涉及到太多父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和链接,父爱如山,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吧!相信你这篇写父亲的文章就是送给他最好的最好的节日礼物了。
  • 霍出精彩:跟你差不多的家境,爷爷是木匠,父亲也为了生活做了几年的木匠,但我们姐弟5个,父亲做木匠根本无法养活家庭;后来他选择了下煤矿,艰难的维持着家庭;父亲坚持在一个行业里做了一辈子,从煤矿工人到煤矿主;所以,我更觉得深根一个行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或许这个才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感恩分享!:+1:

本文标题:父亲的传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rc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