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找工作这事儿
有人求职过程中每次裸辞完,都特别担心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抓紧投几份简历,有公司给Offer,立马就去上班,去了之后发现不合适又想辞职;
有人选择缓缓,大城市的企业平台容量那么大,不断等待着完美的下一个;
有人面对几个条件差不多的工作机会,失去了评估和选择的能力,他反而认为面试官比他更了解自己。
也许你不应该只是把精力放在修改简历和练习面试本身,认知上的调整才是最重要。
1. 找工作也是一项工作,需要朝九晚五,而不是想起来就投,它也需要列一个计划。
2. 找工作需要时间。找到薪水、价值观、企业文化、靠谱领导等等都匹配的公司,正常也需要1-3个月。如果你连1个月的时间都等不了,随便找一家公司就入职了,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发现这不是你期望的公司。
3. 求职是一个数量积累的过程。好工作往往需要不断面试,不断积累经验。需要你每天去搜集信息,每天投,通过面试不断复盘并提升自己。如果连这点时间都不给自己,就希望找到满意的工作,对自己也是一种苛求。
4. 找工作也是对行业和职业调研的好机会。当你周边没有任何资源提供帮助时,最简单就是找一个面试机会,这个过程可以很好的搜集信息。
5. 找工作的过程中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越多,对这个选择的承诺度越高。前期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所以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很多人经过好几轮面试,最终拿到Offer,会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接下来的工作投入度也会相应加强。
这里王虹老师在本书中给了一个形象又特好理解的比喻:
求职其实和找对象的道理是一样。
的确,很多人把精力耗费在来来回回的入职、离职上,结果简历中就剩下这些:3年换5份工作,4年换9份工作甚至有人更夸张,总觉得这个公司不是他的菜。而在下一次找工作时,只要人家给了Offer,又急急忙忙去入职然后不合适再换。因为他怕,怕自己找不到更好的,怕失业太久没人要,怕周围人的唠叨唠叨,认为尽快入职可以暂时堵上所有人的嘴,包括自己。
这样的循环往复的结果是能力和积累严重不足。如果再是跨行业、跨职业的折腾,最后也就形成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再寻得一份好的工作难上加难。
昨天收到客户小宇的报喜,说经过几个月的面试求职,最终收到年薪18万元以上的Offer五个(注:小宇去年刚刚研究生毕业,这样的成绩相当给力)。这几家企业要么是国企龙头,要么是民企新锐,品牌上都响当当。
在这几份Offer中,不仅让她看到了自己的实力,更加让她靠近了内心,所做的决策最终指向自己最最核心的价值观。
当你也遭遇了职业瓶颈期
35岁以上职业咨询客户中,表面是希望规划出更多一条职业选择道路,但实际是他的瓶颈期到来了,需要做的事情不一定是换一个职业,而是内省。
关于打破瓶颈,《觉醒》这本书中提到了几个职业瓶颈背后的原因:
1. 核心竞争力不凸显。
前面提到频繁更换工作最终导致核心竞争力缺乏,可是如果在一个非成长型企业、同样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几十年,也许你所拥有的只是非常局限于应用在这家企业的资历。
有资历是优势,这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老本:学历老本、行业老本、技能老本。如果工作十几年了还是靠学历,那真的要好好反思了。
如果你是管理者,你的核心竞争力包括:
善于组建团队、善于处理团队冲突、善于管理团队、善于员工激励、善于流程化管理。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你的核心竞争力包括:
基于整合协调资源、善于市场运营、善于资本运作、善于危机公关……
正是因为这些核心竞争力,你才能得到高于别人的薪资,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平台。武侠小说中那些江湖高手,往往有一两招堵门绝技。职场也是如此,想要在高手如云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没有一点核心本事是很难的。
2. 工作历练较少。
工作历练较少,不仅对能力的提高不利,更重要的是会让思维变得狭窄。因为见识少,只会用已有的角度思考、做事、当遇到不同的情况时,大脑没有相应的存储来应变,人会出现焦虑、无助的情况。采用的方法也更倾向于固有的模式,缺少变化和创新。在这里,提醒大家慎做温水中的青蛙。
3. 对外部信息了解少,视野狭窄。
无论是用户通过拍照上传的内容、自定义头像,还是文章评论的图片,图片智能鉴黄接口都能够进行主动识别及获取色情量化程度信息,实现精准快速的色情倾向判断。
职场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无法顺应外界变化,也没有意识地进行提升,当某天职场发生变动时,就会发现再找工作很难。平时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外界关注比较少。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该怎样找工作。
4. 不了解真实的自己。
按社会的标准来生活,关注别人怎么看待我们,实际上形成了假自我,而真正的自我早就在迷失不见了。当处于假自我状态时,驱动力来自于外部:他人的评价、金钱、奖惩等等。因此容易患得患失,做起事情来也畏首畏尾,毕竟要获得很多人的认可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时间长了很多问题就出现了:职业倦怠、没有动力、想改变却没有勇气、不敢决策,相反那些处于真自我状态的人,这个时候发展得越来越好。
真自我走的越来越好,因为他们有来自内心永不衰竭的驱动力和激情。他们知道自己的是谁,想干什么,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为职业规划咨询师,在面对客户为职场琐事抱怨时,倾听和共情是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倾听过后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卡点。从一地鸡毛中抽离出来,带领对方找到没有动力、没有勇气、不想改变的背后原因,找到那个能够形成改变的根本性要素。归根结底就是找到他的内心,找到他的真我。
人们需要报酬,但是物质激励不是真正的“动因”,真正的动因是:发自内心想做。
有挑战、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等等,无论怎样,找到这个真正的动因,距离开挂的的人生也就不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