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邱晨说焦虑就是干着急。
不知道学什么干着急;
学不进去干着急;
学了不知道用来干什么干着急;
根本不想学,继续干着急··· ···
干着急也不行,那就开始发奋努力!
于是买了一堆课,报了一堆训练营,屯了很多书··· ···
想象一下这个情景,你本来只是口渴,结果被消防水枪喷的感觉吧。
那什么样的知识才能解决这些焦虑呢?
什么样的知识是有很高的效用的,值得我们学习呢?
邱晨在《小学问》这本书的序言说,满足高效用的知识有4个要素:
-
1 有应用场景,解决不知道学什么的焦虑。
和自己相关,知识的应用场景是自己熟悉的,学之前就知道可以用在哪里。 -
2 有解释力,解决学不进去的焦虑。
能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相呼应,从而更容易被我们所理解和记忆。 -
3 可以迁移,解决学了不知道用来干什么的焦虑。
也就是说把A领域的知识放到B领域同样适用,你可以很轻松的触类旁通。 -
4 足够“小”,解决压根不想学的焦虑。
学习是必要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身体很诚实的一直在抗拒。
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难度,提高频率,润物细无声地去吸收和学习。
2.
李笑来老师提出学习的本事是学习概念和概念的链接。
这个观点我咋《概念图》这本书中得到了理论和工具验证。
所谓的概念,你对一个抽象名词的理解。
比如,阅读,写作,自由,爱,家庭,时间,自律··· ···这些都是概念,两个或者多个概念通过连接词语与概念的链接,构成了话题,进一步,就是网状的领域。
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中的分享方式,就是概念的分享。
一块听听的闭门会议上,他提到他自己的写作方式,一年60-70个概念,一个一个写,不用担心写完,因为写的过程中,又会延伸新的概念需要自己去学习和理解。
这种观点独此一家吗?并不是,这是已经是一个潜规则了。
比如古典老师的专栏《超级个体》,就是个人成长的概念集合;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远处有个小伙子拿着一本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里面也是商业思维概念的集合;
所以,我帮别人辅导写书的时候,我经常会让他先写出自己对这个出书主题的概念,少于30个,这本书不用写了,因为你的专业度基本上才入门。
明白了学习的最小单元是概念,那学习的方法你就可以自己定了。
只要能搞清楚一个概念,无论是5分钟读一篇公众号文章,还是30分钟读完一本书,还是精读一本书,本质上,都是概念学习。
值得你花时间的,是概念的链接和迁移而已。
国民阅读基础课-洋葱阅读课的概念图
3.
采铜说我们要关注知识的半衰期和收益期。
所谓的半衰期,其实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的是元素的放射性过多久会衰减一般。
知识也有半衰期吗?
有!
比如去年和今年大热的区块链技术,等投资热过去,或者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这个知识就不太重要了;
这不是我的预见,之前的“物联网”,“斜杠青年”,“互联网思维”等知识,不都过时了么?
收益期是和半衰期相对应的概念,指这个知识给你创造价值的周期。
所以,如果半衰期和收益期两个要素形成一个矩阵,我们选择要学什么知识就一目了然了。
图片来自曹将PPTao的公众号文章
看完这张图,再问问你自己平时刷手机的时候都看些什么呢?
当然,不是说刷剧不好。比如我最近就在刷动画片《一人之下》,然后研究里面的故事模式,发现了《火影忍者》的痕迹。
4.
邹小强的《只管去做》是一本目标管理的书籍,他在书中提到了一个选择养成什么样的习惯的评分卡。
评分的标准有三个:
- 不做的痛苦有多大?
- 时机合不合适?
- 紧迫吗?
习惯要一个接着一个养成的,而不是一下子同时养成好几个习惯,你的意志力和自控力根本承受不来。
所以基于这三个要素给自己的即将要去养成的习惯打分,根据得分的排行,你就能理性的选择了。
我觉得三个要素还是不够,于是再增加了两个,复利和半衰期:
基于小强老师的评分卡改造
其实这一张图,也可以用来做你18年学习的判断评分表。
什么该学,什么需要先学,自己用A4纸画个表,一目了然。
5.
成甲师从查理芒格,他在《好好学习》中说,要我们关注哪些底层规律的知识。
什么叫底层规律呢?
就是这个知识不单单之解释了A领域,同时还能解释BCDEF领域。
简单一点的例子,比如我们做年度计划的时候,要用到SMART原则,这个原则你就发现适用于任何做目标和计划的领域:学英语,结婚,装修房子。
比如项目管理,只要你要做一个需要你做多个步骤而且周期很长,你都需要用到项目管理的思维。
项目管理的思想最初是美国在工业时代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起来的一个体系,甚至还有PMP这类国际性的项目经理资格认证考试。
复杂一点的,比如物理学的熵。
由熵为基础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是说:在孤立系统中,体系与环境没有能量交换,体系总是自发地像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原理]。
这么一个文绉绉的概念是底层规律吗?
是,万事万物都是基于熵在变化的,生老病死,花开花谢,一些新生都会慢慢走向衰老和毁灭。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是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心流」(flow)这个概念的创造者。他在《心流》中就提到了信息熵这个概念。用来解释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不快乐的原因。
熵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不断锻炼身体,不断学习精进自己的原因,因为这是在通过注入外力抵抗熵增啊!
在《好好学习》的最后一章,成甲列出了一些他觉得重要的底层规律知识:
- 复利效应
- 概率论
- 黄金思维圈
- 进化论
- 系统思考
- 二八法则
- 安全空间
感兴趣可以再去读一下。
6.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告诫我们:不要手里拽着锤子就觉得满世界都是钉子。要形成多元思维模型。
所谓的多元思维模型也就是你要拥有看待一个问题的多个不同角度。
多元思维模型
有了多元思维模型,这些思考模型就会相互强化并极大地放大彼此效应从而形成Lollapalooza效应。
我在《美第奇效应》书中也找到了类似的观点:我们要关注知识的交叉连接。
这个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需要你持续不断地学习。
比如,过完年,在要不要跳槽,或者找一份新工作这件事情上。
听过《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人,会想到“点-线-面-体”的概念。
也就是,我作为一个努力的点,我和谁组成一条线,是不是在一个上升的面上,我选择的经济体是上升还是下降?
梁宁讲的是产品,你把自己当做产品,你就讲产品思维迁移到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上,这就会产生美第奇效应。
7.
关于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今天知道了:
- 邱晨说高效用知识的四个要素:有应用场景,有解释力,可以迁移和足够小;
- 李笑来说,学习知识的本质是概念和概念链接;
- 采铜说,要关注知识的半衰期和收益;
- 邹小强说,用评分卡,3要素来判断:不学的痛苦,时机,紧急不紧急;
- 成甲说,要关注那些呈现底层规律的知识;
- 查理芒格说,要关注多元思维能力的积累,形成跨领域跨专业的交叉效应;
当我们把这些都整合在一起,你会发现,你再去判断一本书或者一个课程的时候,是不是就有了多元思维框架?
8.
最后一个问题:
小六,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的?
其实方法很简单。
持续阅读,一张一张的概念卡片做起来,做3年,就有今日的触类旁通的效果了。
我的印象笔记
要读的书很多?没关系!
日本的剑圣宫本武藏,有一本书叫《五轮书》。
他说:“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你要斩杀的其实只有你面对的一人。”
一本接着一本,这就是我持续阅读的收益。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我是彭小六,期待你的留言区告诉我,你在2018年要学什么?
网友评论
再就是金字塔模型,三个关键的信息是相辅相成的,
知识体系正在构建当中,经常接不起来,比如就不太记得刚才的金字塔模型在哪里学到的🐾
1学习人生的意义
2小爱好,这个真不少,做手工,衍纸,戳戳乐,水彩画,彩铅画,鼠绘版,刻橡皮章,好像还有好多😂
3阅读,写作
4管理孩子
5学习沟通
6表达
7帮助我能帮助的人
8练字
9运动
10还没想到的,继续想一个出来,凑个整😄
2018年学习写作,完成公众号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