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作者: 星月沉浮 | 来源:发表于2018-06-15 23:35 被阅读10次
    图片来自网络

    你想更深入真实地了解孩子吗?你想知道如何培育孩子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吗?如果想,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一个孩子性格的形成与ta的生长环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如何了解儿童的个体心理,如何与问题儿童的父母沟通,如何更好地培育孩子,分析了一些问题儿童的案例,讲述了儿童某些性格、思想、行为、心理等的形成原因、表现及背后反映的真实情况,并提出了建议,……,非常适合家长和教师阅读。

    这本书除了可以用来认识儿童心理外,也可以通过自己或他人的儿童期来了解自己或他人,也可以通过自己或他人的性格、心理机制、行为模式等推测出自己或他人童年经历的轮廓是怎样的,毕竟每个人都是从儿童成长到了现在,儿童期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且不可忽视的,而且一些由儿童期发展而来的心理问题或许连自身也没意识到,了解到这些问题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自己及他人更好地生活很有帮助。

    其实在学校里,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也许初次接触,有的孩子会给予冷漠,但其实这只是在不了解老师的情况下的一种防御机制或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而表现出了冷漠,它其实是一种表象,ta们的内心并不冷漠,而且很脆弱,当你给予ta们内心所需,给予ta们温暖,和善友爱地接近ta们、关爱ta们时,ta们就会卸下武器与面具,接受你。

    每个人都经历过儿童期,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儿童期都幸福快乐,在儿童期的各种遭遇会对其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此文主要献给那些在儿童期曾经历过痛苦,有心灵创伤的人(尤其献给被父母带来过伤痛的人),也献给那些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父母。愿它能给受过伤的你带来些许治愈,也能给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父母带来些许启迪。

    孩子尚在腹中时,也许父母能主宰ta的生命,但ta出生后,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不再是父母能主宰其生命的所有物,所以父母并不是比孩子高一级,不是“因为我是生你养你的父(或母),你就必须听我的”这种不平等下的控制观念,而应是平等并且互相尊重的,在教育方面,应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为主要目的,在每个十字路口给予ta建议,但不强迫ta听从自己的建议,让ta拥有自主选择权,在人生路上对于ta不违背道德法律的选择上给予支持,让孩子学会自己为自己负责。

    也许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容易犯错,我们都是过来人,知道怎样才是对的,ta们应该听我们的话,这样才能不犯错,嗯,乍一听貌似很有道理,也貌似是为孩子好,可是却经不起推敲,孩子的确是经验不足,认知不够完善,但并不代表ta们什么都不懂,试问人生路上,谁人不犯错? 你能替ta们做出选择与决定一辈子吗?你能让ta们一辈子不犯错吗?孩子最需要的是理解与信任,而不是质疑与否定,过度的质疑与否定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依赖他人做决定。

    越长大犯的错误对其整个生命历程而言后果也会越严重,当孩子还是小的时候就应培养ta们为自己的选择、决定负责并承担后果的能力,不管ta们的选择、决定在你看来是否正确,因为你的看法、评判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的判断,明白他们的真正所需,培养孩子能够做出怎样才是对自己最有益的判断与选择的能力,以及能够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ta们长大后自如地应对外界的风风雨雨。把为孩子好的眼光放长远些,则更有利于做出怎样才是真正为孩子好的选择与决定。

    也许有人也会问,难道就放任孩子犯错不管吗?并不是不管,而是在孩子自主选择下犯错后,引导ta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犯错误的后果,找到犯错误的原因,鼓励ta勇敢地面对并改正错误,而不是在孩子犯错后责怪ta打骂ta,那样不仅对已犯的错误毫无帮助,而且会让孩子产生“我做错事的后果是会让我受罚”而不是“我做错事的后果是会给自己给他人给外界造成怎样的不良影响” 这样的认知,很明显,后者更容易培养孩子的担当、社会责任感与大格局,另外,鼓励孩子做有益于他人与社会的事,当ta们做了这些事的时候,给予ta奖励与支持也是培养孩子担当、社会责任感与大格局的有效方式。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造的天使,至于ta在一生中成长为黑天使还是白天使,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生长环境、外在及自身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不仅仅是为自己、为孩子而培育孩子,更是为社会培育孩子,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必然会进入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此时孩子的影响范围就会被扩大,会影响更多的人。

    如果孩子的社会价值被发挥地足够大,那么ta影响的则是整个社会,甚至是整个世界,当然这个影响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是有利社会还是危害社会,我们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对其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尤其是在孩子还是儿童时,此时ta们的可塑性较强。总之,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所有培育都是在为其进入社会做准备,培育出有利于社会的孩子就是在为社会、为国家、为全人类做贡献,也是在发挥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小时候曾遭受过父母的暴力,那么亲爱的,请原谅你的父母吧,父母对孩子施暴其实是他们内心痛苦的表现,他们通过施暴的方式将他们内心的痛苦得以宣泄,并将内心的伤痛得以安抚,也许这与对孩子不听话、做错事的愤怒有关,也许这与他们儿童时期也遭受过暴力有关,这种负面影响潜藏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于是当面对他们的孩子时,这种负面作用便显露了出来。

    此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他们的教育理念也影响着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教育孩子,而不去懂怎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于是以他们的角度来看,对孩子施以暴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不听话或是做错事就该打,打了才能让孩子记住教训,下次不犯错(孩子不听话与做错事其实是以他们的视角来看的,真实情况也许并非是他们所看到的样子),他们困在自己的思维局限里,不觉得自己打孩子有什么错。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都是应被理解、同情与原谅的。如果你难以从中释怀,那么其对你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会由你作用在你对你孩子的教育上,以相同或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而造成负面的结果。

    亲爱的,不管父母以前如何给予了你伤痛,都不要把它带到现在或未来,以前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未来,人年轻的时候总会做出一些不成熟的事,但当ta们经历过人生百态,心智逐渐成熟后,当ta们回顾ta们以前做过的事,ta们一定会因为做过伤害你的事而感到难过愧疚懊悔,ta们也一定渴望得到你的原谅,也一定爱你,也渴望得到你的爱,我们是父母的孩子,是父母至亲的人,我们不爱ta们,谁爱ta们呢?如果没有父母,还会有我们的存在吗? 给予生命之恩已经超越了一切。

    虽然表面看来你也许冷漠对待你的父母,但其实你内心深处也爱父母,哪有孩子不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呢?哪有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呢?只是你不愿面对你对ta们的爱,你在逃避,你也在怀疑,你怀疑他们是否真的爱你,或许你也觉得ta们以前伤害过你,所以你不想那么轻易地爱ta们,也许这样是为了减轻父母以前给你带来的伤痛,貌似在以此方式惩罚ta们,宣泄ta们以前带给你伤痛的不满,但也许你内心深处早已原谅了ta们,只是一直以来习惯了冷淡对待,忽然地变得热情起来有些拉不下面子,其实面子能有多大的价值?能有亲情重要吗?有亲情价值高吗?其实撩撩老爸老妈,向他们表达表达爱意也是人生一大乐事,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人生短暂又变幻无穷,将自己脱离开这个躯壳,以宇宙的视角去看人世间的事,还有什么事是大事呢? 还有什么事是永恒不变的呢?

    亲爱的,不管你目前面临着怎样的境况,都是需要你去克服的障碍,这是一个提升自己心灵境界的机会,如何把握这个机会,如何超越这些障碍,决定权始终在你的手里。不论你的儿童期曾经历过怎样的痛苦,都请正视它,接纳它、原谅它的不完美,原谅那些让你痛苦的人,如果你不能放下那些怨恨的包袱,那么你永远都不会从中解脱。

    人不是生来去怨恨、去培养负面情绪的,那会让你错失许多美好,任何负面情绪与思想都会蒙蔽人原本清净明亮的心灵,阻碍人们去发现那些美好的事物,一个沐浴在爱中,被爱滋养的人,ta的内心也是充满爱的,ta看世界的眼光也是充满爱的,给予爱,就会被回馈更多的爱,所以自由给予他人爱,让他人沐浴在爱中,这样世界就会被更多的爱的能量充满,而你就是在用爱影响着这个世界。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被爱过,没被善待过,我们又怎么能苛求ta善待别人、爱别人呢,如果一个人很少善待别人、爱别人,那就说明ta很少被善待,也很少感受到爱,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多给ta一点耐心与爱心,理解ta,包容ta,用爱滋养ta,引导ta向善、向爱、向美,其实善待别人就是在善待自己,爱别人就是在爱自己,在物理世界里,这是一个间接作用与回馈的过程。

    愿亲爱的你,能够丢开铐在你心灵上的负面枷锁,做一个心灵自由的人,也愿亲爱的你,能够充满爱的能量,在爱的世界里自由驰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教育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sv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