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静看•千家诗
静看•千家诗之十九

静看•千家诗之十九

作者: 静看潮起落 | 来源:发表于2022-07-28 00:20 被阅读0次

江行望匡庐

钱起(唐)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本诗作者钱起,在《静看•千家诗之十八》中已有介绍。一说作者为钱珝。钱珝,钱起之曾孙,唐吏部尚书钱徽之孙,字瑞文,吴兴人,善文词。钱珝著有《舟中录》二十卷,已佚。著有组诗《江行无题》共一百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

此诗为诗人贬官抚州途中所作。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诗人欲登庐山,舟行至庐山脚下,本已近在咫尺,却为风雨所阻而不能登山。近在咫尺而"不可登",只能以"愁"字表达诗人的懊恼之情,"不可登"是为风雨所阻,只得在江舟上与山峰隔水相望,也反映出诗人对不能登山的惋惜和遗憾。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江舟中仰望庐山,惟见远峰云雾弥漫,景象奇幻,猜想峻岭深处、烟霞洞窟之中,或许还有六朝时期的高僧在此隐世栖息亦未可知。"疑"表示对虚幻景象的猜测,山峰因云雾笼罩或隐或现,的确易使人产生自然而然的奇幻联想。“犹有”则似有对实际存在的一种确定。"只疑"和"犹有"前后衔接,更让人相信虚幻想象似乎是真实的存在,进一步增添了庐山的神奇色彩,增强了对庐山仙境的向往之情。

本诗虚实结合,亦真亦幻,将疑似融于想象,描绘了虚幻迷蒙的庐山美景,展现了诗人的高远情致,使得诗作神奇浪漫、意趣盎然。

相关文章

  • 静看•千家诗之十九

    江行望匡庐 钱起(唐)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本诗作者钱起,在《静看•千家诗之十八》...

  • 静看•千家诗之三十九

    答人 太上隐者(唐)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太上隐者,唐代隐士,姓名及生平不详,隐居...

  • 静看•千家诗之十四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唐)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此诗为诗人以宝剑赠别即将远行的友人...

  • 静看•千家诗之十七

    罢相作 李适之(唐)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李适之(694年-747年),原名昌,祖...

  • 静看•千家诗之八

    春怨 金昌绪 (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关于本诗,有旧本诗题为《伊州歌》,作者为...

  • 静看•千家诗之七

    观永乐公主入蕃 孙逖 (唐)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孙逖(696~761) 唐朝大臣...

  • 静看•千家诗之九

    左掖梨花 丘为 (唐)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丘为,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天宝...

  • 静看•千家诗之六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

  • 静看•千家诗之四

    洛阳道 储光羲(唐)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润州延陵(...

  • 静看•千家诗之五

    独坐敬亭山 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看•千家诗之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uf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