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读书笔记 攻击性之活力之美
原文:
我们说“特别压抑”的时候,压抑的是什么呢?是攻击性。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隐藏着的攻击性小精灵。从内在动力的角度来看,当事情不能如人所愿时,活力便会受阻,整个人呈现出比较凝固的状态。我的这位朋友对他前妻的态度就是这样:不满被父母安排的婚姻,不得已娶对方回家,任她貌美如花,压根儿不想理。对他来说,找到一个可以激发内心的攻击性、可以吵、可以闹的伴侣才是真正的幸事,因为这样的关系有活力。
他前妻的听话让他无从安放自己的攻击性:她那么美好,看起来没什么可以挑剔。但这样的生活,仿佛一潭死水,让他窒息。他和前妻之间没有交集,或者说他不想与她有交集,因此他们的关系没有进入亲密关系的阶段,只是表面上的婚姻维系。
但他和现在妻子的关系就明显不一样了,他们可以打闹、可以狂欢。这种有活力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种滋养,整个关系所呈现的是一种力量的美感。
笔记:
流水不腐。
亲密关系当中的牺牲感,真的要不得。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又怎么去爱他人呢?就算勉强去爱,这种爱也是虚浮的,丑陋的,虚假的。
而人都不傻,感受到这份爱的虚浮,丑陋,虚假,又怎么会用真正的爱去回报这份虚浮、丑陋、虚假的爱呢?所以这是一种剥夺双方生命力的丑陋的关系。
近2000年以来,除了少数道儒双修的达者,我们又培养出了多少的丑陋、腐败的伪君子,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真相,这一点我就不多说了。
原文:
孩子的闹腾是生命力和攻击性的体现
再给大家谈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
我的一位朋友生了三个儿子,她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儿子成灾”,听起来特别有画面感。我问她养了三个儿子是什么感觉。她说:“你看我的名字,我已经死了几回了。”三个孩子经常在家里上演一场场“大片”——想想好莱坞那些经典的枪战桥段,攻击性满满。
虽然这位朋友有时候会苦恼自己的确被孩子们弄得精疲力竭,但是有一天,她很沮丧地说:“这几天,孩子们生病了,一个接一个地发烧。家里安静了很多,我却希望他们快一点儿好起来,继续闹腾。”
孩子们生病了,是没有精神再闹的。这个时候,你想让他们闹,他们都不会闹。病菌攻击了孩子们的免疫系统,他们得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那件事情上,根本没有办法像平常一样活力四射。这个时候,看到他们憔悴的小脸,父母真的希望他们还是闹腾一些。
闹腾是什么?就是活力。有活力,你会感觉整个人有一种流动着的感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情绪能量非常生动,很容易感染周围的人。
我这位朋友跟我开玩笑,说自从养了这三个娃,她发现自己都不抑郁了,因为她根本没有时间抑郁。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他们不仅有活力,还会有让他们的照顾者不舒服的破坏性。活力和破坏性都是攻击性的一部分。孩子用活力来呈现攻击性,也在日常的玩耍中释放这些攻击性,并在释放这些攻击性的过程中学习怎样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只是当照顾者的精力有限,没有办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的时候,照顾者会感到比较辛苦。
笔记:
孩子在生活和游戏当中,学着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因为这种释放与交互,他们学会了如何与自己和与这个世界相处,建立了自信的边界感,从而趋向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原文:
老人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生命力
一提到老人,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死亡、老态龙钟、行动迟缓、软弱无力。这的确是一个接近死亡的状态,伴随着毁灭、绝望、破坏的感觉。
很多老人喜欢跟孩子在一起,因为孩子身上的活力可以让他们感觉到希望、快乐,可以感染他们,减轻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他们甚至能够以宠爱的眼光看待孩子身上的一切攻击性。在老人眼中,攻击性代表的是活着的感觉。
也有人在年老之后开始过想要的生活。摩西奶奶七十多岁时决定为了心中的愿望开始画画,八十岁时在纽约举办了画展。此后,她的作品成为艺术市场中的热卖品,赢得了很多奖项。在摩西奶奶一百岁时,日本有个叫渡边淳一的年轻人问她,该不该为了自己热爱的写作而辞掉外科医生的工作?她的回信是一张明信片,上面画了一座谷仓,并附有一段话:“做你喜欢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八十岁了。”
后来,渡边淳一成了名扬世界的大作家,出版了《失乐园》《光与影》等五十多部长篇小说。
摩西奶奶说:“做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那才是你的天赋所在。做你喜欢的事,你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活力。”摩西奶奶把自己晚年对于死亡的、绝望的攻击性转化成希望,把这种破坏性的、毁灭性的感觉融在自己的画里。她的画既有对过往经历的感伤,也有对现在生活的满足,还有对美好的祝福和期待。这样的死和生之间的转化让人赞叹。
笔记:
有智慧的老人喜欢年轻人和儿童正常表达的攻击性。
老年人阳气不足。肝怒,虽然是少阴,但是少阴生太阳,这是根基,可以生发相火,和肾水的臣火,心神的君火一起,温煦人体的身生命功能。
有智慧的老人,面对年轻人的争论,总是面带微笑,喜欢说的是,你说的是有道理的。这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
但还有一种是脾气暴躁的老人。
这种脾气暴躁的老人,往往是,肝肾两亏,先亏的是阴精,阴精亏了以后,不足以敛阳,导致肝阳上亢,是虚火、邪火,是一种不正常的病态。
从心理上来讲,这样的人往往在自己的成长经历当中,受到了创伤,大多来自于他的父亲。
脾气暴躁的父亲容易产生两种病态的孩子。
第一种是没有边界感,唯唯诺诺的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这种孩子因为感受到了病态的攻击性,并且因为这种病态的攻击性,感到了痛苦。就像没有见过太阳的盲人,认为太阳是大一点的蜡烛,他们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是错误的,他们错误的认为,所有的攻击性都是不好的(因为他们接触到了太多的错误的攻击性,并且这种病态的攻击性给他们带来了痛苦),于是他们把他们的生命阉割了,并且对着正常的生理心理过程,有一种负罪感,羞愧感和内疚感,并因为羞愧感而常常产生一种不配得感,这种不配得感,带给他们巨大的焦虑和内耗。这种巨大的焦虑和内耗,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停地催促着他们完成他们的生命过程。有些人运气好,在这种一刻不停地催促下,拼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恰好当时他们的环境对于劳作者比较友好,也就是他们命好,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另外一部分人,因为现在的环境,已经变了,没有边界感,唯唯诺诺的讨好型人格,已经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会让他们陷入到巨大的痛苦和自我怀疑当中。
第二种,往往生活的条件比第一种差,修养的条件也比第一种差。所以他们往往没有内省的机会,简单地复制了他们的父亲。脾气暴躁,甚至有一些人因为社会驯化的关系,在工作当中表现的还可以,但在家庭中,对着自己最亲近的人,却往往表现出巨大的破坏性。
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的人格不是完全分开的,有的时候在第一种人的身上也会体现出第二种人的特征,也就是一个长时间压抑自己的人,突然地爆发,这种爆发,往往是一种巨大的破坏,远远坏过于一个正常表达攻击性的人有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而第二种人,也有可能体现出第一种人的人格特征,但是这种压抑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病态的、脾气暴躁的人的人格。他们甚至可能在工作环境和社交场合彬彬有礼,像是个君子,但是面对他们最亲近的人,却往往表现得十分罪恶,而且自认为理所应当。
所以一个家庭当中,如果一个父亲脾气暴躁,而且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职责和付出一个父亲的爱,也就是这个家庭当中的父亲缺位了,那么,孩子就缺乏正确的应对攻击性,和面对自己的攻击驱力的认识。
有些人运气好一些,可能在四五十岁的时候有所反省,有所修养,而有些人,终其一生,都认为自己的害人害己的行为是对的。
像这种情况怎么弥补原生家庭的父亲缺位呢?有一位老师的意见是,尽量去经历三个人及三个以上的同性别的人社会交往,如果运气好,男孩也许会成长成为一个会照顾自己,也会照顾他人的男人。当然,如果运气不好,这三个人或者三个人以上的人都是有着严重缺陷的人,那么还是要慎重选择,毕竟,在人际关系这方面,选择远远大于努力。(这个建议似乎更适合流动性比较强的城市,像封闭的小山村,还是在生活当中,尽量先强大自己,尽量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如果怎么办都没有办法改善,那么也要接纳自己,当然改善了,也要接纳自己。)
人际关系当中,人际边界和人际边界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这本书里面,后面也会有提及。
今天就写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