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跟着林清玄大师的文学之路来看一看,大师们是怎么练就写作这门绝活的。
绝活就是一个人将一项普通的技能练到极致。
有些人说,写作是具有天赋的,我没有那个天赋啊。
有人说,我有好多想法但是不知道怎么写?
有人说,我写着写着就卡壳了,不知道往下怎么写了。
有人说,我找不到写作素材啊?
那我们的林清玄大师有没有遇到这样子的困惑呢?
(一)
别让出身限制了你的梦想,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
林清玄出生在一个超级大家庭,兄弟姐妹十八人,父母是农民,两个人撑起二十人的家庭,常常穷得没饭吃。
林清玄说:我们小时候,每到饭点,父亲就摆出十八只不一样的碗(哪有钱去买一套完整的碗),一只碗放一点点米饭。
林清玄在家里排行十二,父母都叫他十二。
高中时,父亲问林清玄:“十二啊,你长大后想干什么?”
林清玄说:“我想当个作家。”
父亲啪的一巴掌就打过去:“不可能!”在父亲半生的经验里,全村三百人,就没听说过谁能当作家养家糊口,你小子想上天了。
可是,父亲的这一巴掌并没有打掉林清玄的作家梦想。
你看,林清玄出生在一个家徒四壁的农民家庭,他没有让出身限制了自己的梦想。他没有因为出身农民就给自己设限:农民的孩子就要当农民。
当他看到农民的辛苦和凄惨时,他决定要替农民发声,要发声就要当作家,就这样当作家的种子根植在了小小林清玄的心中。
(二)认定目标就要坚持目标,并用实际行动去靠近梦想。
林清玄很清楚要当一个作家,第一个条件就是要读很多书,第二个就是要思考。
可是,在当时的台湾教育环境里面,是没有条件让你在高中时读很多的书,也没有机会让你每天思考。
所以那时上到高二,林清玄几乎变成学校里的一个怪物,因为他每天都会跑到海边去散步、去思考,思考人类的前途。大家都觉得这个小孩怎么如此奇怪。
他每天都去学校图书馆看书,他立志将图书馆里的书从第一本看到最后一本,什么种类的书他都看,每天做笔记,可是那时的他就是认定一个作家就必须懂得很多,所以必须拼命看书。
再后来图书馆里的书看完了,他就去外边借书。
那时没有复印机,借来的书只能抄,抄完以后装订。
那段时期,他抄了很多三十年代的作品,这些作品非常深刻地感动着林清玄,也为他写作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
那时候,林清玄每天坚持写一两千字的文章,这也是当时唯一支持他继续读书和活下去的理由。
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他一直坚持下来,不停的写让他成为了台湾著名高产畅销书作家。
(三)排除追梦路上的一切干扰,只要你付出,成果就在不远处的拐角等你。
因为喜欢读课外书,所以课业成绩一落千丈,课业成绩不好,学校老师就看不起,不但看不起,而且态度也不好,常常因为很小的事情,被老师骂。
结果到了高二,他已经被记了两大过、两小过、留校察看。他们不准林清玄再住在学校宿舍,老师怕林清玄这些行为影响到其他同学。
虽然被记过,被赶出学校,丝毫没有动摇林清玄读书写作的决心。
他跑到学校外边去租民房住,继续他热爱的读书和写作。
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因为投稿常见报,林清玄在学校里渐渐出了名。那时他的文章常被登在《联合报》《中央日报》……这些不得了的报纸上,大家都觉得很惊讶,开始对他另眼相看。
再后来他常代表学校出去参加作文比赛,每次都得奖。好几次还得到台南市论文比赛一等奖,老师也开始善待他。
你看,一个没有任何天赋的地道农民儿子,从立志当作家那一刻起,排除艰难,努力读书,写稿,直到最后成为当代著名散文大师,台湾畅销书作家。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写作天赋,那么就多读书,给自己插上天赋这个翅膀;如果你觉得写着写着卡壳了,那么你就多写,换着法子,换着角度去写;如果你找不到素材,那就多去思考人生,思考生活。
林清玄的成功告诉我们:写作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你肯努力,多读书保证一定的输入量;多思考找到与他人不一样的视角和角度;每天坚持写。
那么不管你是一个农民、工人、无业游民,你也一样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甚至会成为一个作家,还可以用文字来养活自己和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