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在一城一河间呼吸

作者: 岚升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22:34 被阅读171次

春天,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也顺时而生,随着自然的节令,调换着生息收放的节奏。每每想起春暖花开这个词汇,脑海中都会涌出或鲜花丛中,或山间林地的一张张笑脸。藏着一个冬天的身体,是到了该舒展筋骨的时候。几乎是每一颗心都蠢蠢欲动,象长了翅膀似的,呼之欲出。

奔向自然,向外去学习和发现,是这个季节本能要做的事。那就顺应天时吧,走出去。

洛阳,是一座我们心目中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城市。提到洛阳两个字,大多都会想起龙门石窟和牡丹花。没错,就是这座蕴含着华夏文明的,最为厚重的古代都城,我们对她真的很熟悉吗?郑州到洛阳的这条路,我们真的很熟悉吗?

九朝古都的说法,缘于我们国家第一批古都的认定,经过专家和相关权威部门多方评估,已确定为十三朝。然而,九朝古都的说法依然没变。当然,在这里,九可以理解为多,或者理解为之最。

从我个人来讲,与洛阳有着很深厚的缘分。漫林有约曾经有一期分享过一个故事: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那个故事就发生在我曾经无数次往返于洛阳到郑州的那趟火车上。

我记得,那些年,我跟很多人说过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要去洛阳的时候,越靠近心里面越喜悦和平静,而返回郑州的时候,越靠近越莫名的抗抗拒。

听者往往置之一笑。

那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

而就在前些天,我仿佛触摸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今天,就跟着春天的节奏,从郑州这个我们日常生息的地方,作一次时间与空间上的穿越,感受那片熟悉而又陌生,遥远而又触手可及的城市,掠过城、河,感受隋唐的呼吸。

很多人对于隋唐大都很熟悉,如果


如果能够把这两个朝代的文化凝聚并加以浓缩,放在集中的元素上来呈现的话,大概可以概括为一城一河。城,即洛阳城,河,是大运河。

一个朝代的更替,政权的更迭,作为都城,是最能够集中体现这个政权的统治思想的地方。好吧,就从一城开始吧。

定鼎门

这是定鼎门,突然发现自己当时居然忘了拍照。刚从网上找的。想起来,当时没有拍照的原因,是看到这个建筑之后,感觉并不是很好,原因是太新了,一看就是刚盖起来没多久。

但是,这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下面就是定鼎门遗址博物馆。

隋唐,在一城一河间呼吸

这是隋唐洛阳城全景,图左下角的地方,是定鼎门。

也就是整座城的正门。

定鼎门已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隋唐和武周时期都城洛阳城外郭城正门,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次年迁都洛阳,成为第一个通过定鼎门的皇帝。

隋唐,在一城一河间呼吸

来看这张地图,可能更能直观地看到洛阳城所处的位置。图中红线圈起来的部分。

隋唐,在一城一河间呼吸

从这张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定鼎门向前,正对着两山夹一川的龙门。这是洛阳城的大风水。

龙门又称伊阙门,是洛阳八关五水里其中的一关,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

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教信仰浓厚代表的石窟,会选择了在这一面山上。

宫城处于刚才那张图的左上方,宫城的右上方位置,也就是其东北方向,是国家粮CANG,含嘉仓。

隋唐,在一城一河间呼吸

现在的位置,在洛阳东站旁边,铁路旁。其内是第160号仓。也就是在这座仓里,出土了在里面存放了一千多年,还有一半依然可以食用粮食。

隋唐,在一城一河间呼吸

原来的最大粮仓是兴洛仓,后来瓦岗寨起义,李密就攻占了这个仓,城里就等于是断了粮,后来,吸取这一次的教训,在宫城的边上,重新建了含嘉仓。因为对于那个以战争决定政权的时代,粮食的供应,就是血脉。

当时遇到了含嘉仓的守护人,是当年见证了遗址挖掘工作的当事人的女儿。她说这个仓储存的粮食存量,占当时全国粮食储备的百分之六十。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性。

当时,另外还有兴洛仓,洛口仓,黎阳仓等。其特点都是沿着运河而建,原因很明白,运河的主要作用就是运送漕粮。就是将江南的稻米运往都城,保证战略储备与民生消耗。

关于粮仓的修建,非常有特点,都是在地下,当然也是受当时的技术所限。开挖成锅状的深坑,经过碳烧,铺设防潮层,层层放粮,最后覆盖掩藏。有着在现在看起来依然非常令人惊叹的智慧与技术手段。能够让粮在此存放久而不坏。

据说,隋朝时代,当时粮仓里粮食的储备量,可以吃上六十年。而那个时候,居然有八千万的人口。当时全世界的人口,大约是两亿左右。

看着这一串串的数字,所能够做的,唯有惊叹,再次惊叹。

隋唐,在一城一河间呼吸

说到粮仓,就不得不提运河。其实,在刚才也提到了大运河。之前,作过一次分享《一渠运河在豫北,卫淇两岸藏遗风》里曾经有过一段关于运河的描述。

如果说有一个人力改变自然的代表性工程,贯穿历史,承载文明,推动着人类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了王朝的更迭,对阶层分化和模式带来变革,这样的集大成者,恐怕非运河莫属了。

特别喜欢一段文字:“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它生动地描述和再现了自古以来水对于人类的生成、发展、生存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所以文明以流域区分,每一个文明的诞生和延续都有着与其相关的一条河流。

上面那张图,是河洛汇合处。关于这三条河,我多次走过分享过。这三条河,就是伊河,洛河,汇合为伊洛河,尔后入黄河。

河洛汇合处,指的是就是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这里的河,指黄河。因为在先秦时期,所有的文献里,只要看到一个字:河,就是专指黄河。换句话说,黄河是唯一可以单独称之为河的河流。

所以,黄河于我们华夏民族来说,地位至高无上。

如果你静静地坐在这里,在丰水期的时候,能够看到伊洛河入黄河在这此汇合的地方回旋,较量,而融合,归于一统的那种震撼和神奇。据传当年,伏羲氏就是在此,看着这样的景象,心中关于八卦的雏形开始萌出。

伊洛河与黄河几乎是九十度的夹角汇过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人为的干预,这个力量将会对河流的流向和河道,造成多大的冲击力?

隋唐,在一城一河间呼吸

图中画圈的地方,细看有一条条白白的线,那是伊洛河对着的方向,黄河北岸形成的一个圆弧形河岸线。如果对地理特别的感觉的,大概能够感受出这个地方是哪里?

那个方向,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家沟。对,就是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

有没有再惊叹天人合一的神奇?

据此大约六公里的地方,是伊洛河的故道,隋炀帝当年下江南的龙舟,就是从那里进入黄河。

隋唐,在一城一河间呼吸

就是这里。


〈未完待续〉

如果,自己有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周末,借着春光正好,微风不燥,离开我们熟识或者叫麻木的环境,走出去,清零心态,用眼光去抚摸每一寸目之所及的地方,我们一定能够感受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山一水的呼吸。能够听得到关于它的故事,和千百年来,一直存在并不断演绎的传奇。

所有的一切都有存在的理由,包括我们自己。

相关文章

  • 隋唐,在一城一河间呼吸

    春天,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也顺时而生,随着自然的节令,调换着生息收放的节奏。每每想起春暖花开这个词汇,脑海中都会涌出...

  • 盛世隋唐,在一城一河间呼吸

    昨天发生过一个大事件,黑洞的照片首次公开亮相于世人的眼前,这是一个令人无限遐想,无限神往的事件。让我们对于宇宙星辰...

  • 实习第一天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在洛阳逛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以及洛浦公园,以下是我对今天实习内容的总结。 一、由下图可知,隋唐城遗址...

  • 园林161.12号何嘉琪第一次实习作业(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洛浦公

    一、隋唐城遗址植物园 1.植物园的功能分区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是以洛阳的山水植物和隋唐遗址文化为基础;以遗址保护和...

  • 河间(一)

    提起河间,于更多的人而言是驴肉火烧。对我,却如同涅磐重生之地一样,并且没有丝毫涅槃之痛,却有着重生之幸 第一次去河...

  • 2020大盘点(下)

    43、8月10日,游河间束城鲍叔牙墓,作谒河间束城齐大夫鲍叔牙墓一首 枣棘遍冢上,草木遮丘旁。 磨盘残数尺,墓地何...

  • 河间谷地城与现实

    这篇小说算是自我内心世界的构建,大部分情节在我涉世未深时就构思完成了,是我当时理想感情的写照。小说消耗了我很多热情...

  • 2018-10-22

    河间诗经国际马拉松感怀·四首 --董杰 路上收罗人赏菊,河间得势一抔封。 景新蟋蟀不临户,城古蒹葭犹在胸。 爱客...

  • 2018-10-22

    河间诗经国际马拉松感怀·四首 --董杰 路上收罗人赏菊,河间得势一抔封。 景新蟋蟀不临户,城古蒹葭犹在胸。 爱客...

  • 新春逛洛阳博物馆(一)

    再次去隋唐城定鼎们遗址博物馆。对隋唐城遗址有了更全面轮廓的认识。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经历了唐,五代,北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隋唐,在一城一河间呼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wh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