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了一些关于信仰的人和事,突然发现人的内心是需要平衡的。人的情绪变化多端,内心总有一些空隙,很大很大,太大了就是孤独感。不管是身处何处,那种大大的空隙会让人忐忑不安。
西方人大都信奉上帝,他们有愤懑、忏悔、痛苦的情绪都会告诉上帝。倾诉可以让自己卸下包袱,有一种共同存在的感觉,上帝将内心的空隙填的满满的。早几年就有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我所接触的人,有一些信佛的;有一些信天主教的。这些人撒在人群中直观看没有太大区别,深入接触就能发现他们的内心是充足而丰盈的。他们不会太苛求生活、不会要的太多、不会太为难自己、不会扛着情绪不放、不会损害别人;他们生活很坚定,很明确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常看到朋友圈有测试心理年龄的小程序,人的心理年龄真的能够测试出来吗?武志红说中国人的心理年龄不超过1岁,都在婴儿阶段找妈妈。最普遍的表现就是从众心理,需要有人一起。上大学后我发现有太多的人喜欢随大流,随大流可以增加安全感,卸掉承担责任的风险。明明是一个独立的人,在人群中会恐慌,必须抓住另一个人。我小姨在1996年去西安读中专的时候,一个人背着小包走遍了大街小巷,她观察建筑、品尝美食、讨价还价,她的同学觉得她怪异,我并没有觉得不妥。大概是因为我们老家那个地方尊仰佛教吧,那里保留了浓郁的传统佛教文化,我们喜欢祭拜。当地有周公庙、法门寺等信仰圣地,过春节保留了完整的送神请神风俗。可能有人认为那是迷信,可我们相信因果轮回、善恶有报,所以民风淳朴,热情善良,活得踏实。
离开老家后去过很多地方,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阿谀我诈、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暴力伤害,我深感到信仰对于一个人灵魂的安放是多么重要。单位有一个小同事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受祖母的教导一心向佛,看过他读的那些佛经、各种传统文化的圣贤书让我惊叹,在这个物欲横飞的年代,实属不易。有信仰的他宽容善良、不争不恼。他做事非常认真,可谓踏踏实实,积极敬业,人缘超好,这个小同事是与众不同的。
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想想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那一批人,我是指地下党,有文化的先行者们。他们没有强大的队伍,星星之火尽力燃烧,能够违背天性牺牲自我,靠的就是信仰的支撑。很多人都说现在的政党如何如何,暂且不论。就是我们去参观一些革命圣地、红色纪念馆,也很难引起共鸣了。主要原因是我们已经失去了那个信仰,失去了与那个信仰共鸣的东西,所以这种参观和旅游没有区别,民族的那种珍贵的气节不是消失在时间的车辙里,而是伴随着信仰的消失而死亡。
人可以信奉任何事物,只要它能是你情感的出口。也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某种图腾。当你信奉时,内心发出的光芒会将自己照亮,自此你不是孤独的了,你会坚定、坚持、固若金汤。这才是真正的:你若不伤,岁月无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