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师之道,唯明“明德”
重庆 陈永伟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导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开研修总结会。在这里,捧持话筒的分分秒秒,内心很是穆穆;不知为何,口中念到周文王的“穆穆”,“至至善之道,唯明明德”之意就油然而生,并与内心缠绵悱恻起来,呈现出不离不弃之态。
不离不弃即是缘份,我把它修改了一下,作为今天总结发言的主题:近人师之道,唯明“明德”。
我深知,近人师之道,一是皆以感谢为是。和氏璧初在楚山中,玉被石包,虽“侧而视之则碧,正而视之色白”, 然未得和氏之慧眼识玉,未得文王睿智英武之决定,未得玉人之精心琢磨,哪得华夏千古国玉玺美名独享?名师初在茫茫人海,光泽未显,声名未赫,将来虽可如“东方之日出”,霞光万道,色彩斑斓,然未得江北进修学院倾力培养,未得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精心组织,未得湖湘大地各位导师之辛劳雕琢,哪得将来重庆人师们的英姿勃发,激扬讲台,受人敬仰。
我深知,近人师之道,一是皆以明德为本。大学者,非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名师者,非名利也,有明德之谓也。名望高雅的教师,非独有高超纯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技艺而已;仁爱之心,博爱之怀,宽恕之道,淡泊之志才是人师拔萃出群的灵魂,才是这座巍巍山岳足以稳稳屹立于滚滚时代长河中的基石。《周易》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想说:“为人师之道,教师皆以明德传教。”
我深知,近人师之道,一是皆以正心为止。《诗》云:“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那么,为人师,应当止于正心。我们要心有学生,要心有教育,身在则心在,心至则神至,神达则事成。看到了不正之事,不忿怒,要扶正;听到不雅之声,不动气,要纠正;感到不良之气,不漠视,要规正。我们要秉承叶圣陶先生“学是为了终身受用,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我们醉心人师成长的求道之路。对于学习,“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我们的心态;对于教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我们的诚心;对于学生,“立德树人,为国育人”是我们的公心;对于同行,“越陌度阡,契阔谈讌”是我们的真心。
我深知,近人师之道,一是皆以名师指路。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本次研修,我一边膜拜三湘大地的名人,膜拜他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担当”品行;一边学习湖南师大的大咖,学习他们“吃得苦、霸得蛮”的顽强精神。学习成就梦想,顺着此路,我必将奋然而前行。
我的总结到此结束。
请各位导师和同学多多指教。
网友评论